本部落格僅供班級共讀教學參考使用, 請大家務必購買正版書籍!

2012年5月21日 星期一

《獾的禮物》繪本介紹

《獾的禮物》繪本介紹
書名:《獾的禮物》──生命教育系列
文‧圖:蘇珊‧巴蕾
譯者:林真美
出版者:遠流出版社
出版年月:2005年08月初版18刷
【內容介紹】
獾是很獨立、很講信用的,而且經常幫助大家。牠的年紀好老,老到甚麼事情都知道,而且也知道自己就快要死了!牠最不放心牠的那一群朋友,常常對牠們說,有一天牠必須走經過一個長長的隧道,到達另一個世界,要朋友們別為牠操心或悲傷。
獾並不怕死亡,因為牠知道,死亡只是讓牠離開自己的身體;所以就算牠的身體越來越不聽使喚,牠也不會心煩。
有一天牠看著土撥鼠和青蛙快速的奔跑下山,牠雖然很羨慕牠們,但牠還是覺得自己很幸福。那一天,獾好晚才回到家,牠跟月亮說完「晚安」之後,拉上窗簾,慢慢的走到自己位於地底下的房間,火爐正閃著熊熊的溫暖火光。
牠吃完晚餐後,坐在書桌前寫信,寫完信之後,牠把搖椅搬到火爐前,靜靜的搖、靜靜的搖,最後,就沉沉的睡著了。
獾做了一個好美的夢,夢中牠可以快速的在長隧道中奔跑,牠把柺杖丟了,快得像要飛起來似的;後來牠真的雙腳騰空,在隧道裡撞來撞去,卻一點兒也不覺得疼痛。獾覺得牠已經得到自由,再也不需要牠的身體了。
第二天,獾的那些朋友們都來到牠家門口,因為獾沒有像往常一樣早起、跟大家說「早安」。狐狸帶來一個令大家傷心的消息──獾死了。
狐狸把獾留下來的那一封信念給大家聽,因為大家都很愛獾,所以都非常的傷心;尤其是土撥鼠,牠覺得好孤單、好沮喪、好難過。
那天晚上,牠躺在床上,感覺到淚水不停的滑過牠的臉頰和鼻間,溼透了厚厚的毯子。
第二天,外頭開始下起大雪,覆蓋整個大地,所有的動物都躲在自己溫暖的家中過冬;但是卻掩不住大家心中的悲傷,因為以前只要有誰需要幫助、或是心情不好,獾都會主動伸出援手。
現在,獾不在了,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。雖然獾說過,牠不希望大家為了牠悲傷難過;但是,這實在是太困難了。
當春天來臨的時候,動物們又開始串門子,來去之間,大家都在談論獾的事情。
土撥鼠說,獾很有耐心的教會牠剪紙的技巧,牠現在可以一下子就剪出完美的一長串手拉手的土撥鼠;青蛙說,牠高超的溜冰技巧是獾親切的陪伴、指導之下才練就出來的;狐狸漂亮的領結是獾教牠打的,現在牠還能自創花式呢;兔子太太名聞全村的廚藝總讓人食指大動,其中招牌的薑餅,也是獾教牠做的……。
獾教導大家各種事情,讓大家從牠身上學會一些東西;牠留給大家的禮物,像是礦藏一樣,讓大家永遠也忘不了。
大家決定常常利用這些獾留下來的禮物互相幫助。
當積雪完全融化的時候,動物們的憂傷也漸漸消退,每次一提到獾,大家總是露出會心的微笑。
在一個溫暖的春日裡,土撥鼠來到牠最後一次見到獾的那個山谷,牠想要跟獾說聲謝謝。牠輕輕的說:「獾,謝謝你。」牠覺得獾好像就在牠身邊似的,牠知道,獾一定聽到了。

《圖解恐龍大百科》介紹

《圖解恐龍大百科》介紹
書名:《圖解恐龍大百科》
作者:道格‧迪克森
插畫:尚‧諾耶爾‧何旭
翻譯:明天國際編譯小組
出版:明天國際圖書有限公司
出版年月:2009年06月初版一刷
【內容介紹】
這本書分成幾個部份,介紹各種恐龍:
一.食肉恐龍
牠們來自何方:
爬蟲類出現在3.5億年前的石炭紀時期,接下來的二疊紀、三疊紀、侏儸紀和白堊紀達到全盛期;恐龍出現在約2.25億年前的三疊紀末期,大約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,大型的爬蟲類幾乎都滅絕了。「始盜龍」和狐貍的大小差不多;「黑瑞龍」和老虎的大小差不多,發現於南美洲的阿根廷。
1.最早的發現:
恐龍的化石已經被發現很久了,但是人們只認為那是巨獸、龍、或是神話動物的化石;直到19世紀初期,科學家開始鑑定化石,到1842年,英國解剖學家李察‧歐文爵士,發明了「恐龍」這個專有名詞(意指「可怕的蜥蜴」),為當時發現的巨型化石定名,並將在英國發現的三種恐龍化石做分類,禽龍、森林龍、斑龍。 英國倫敦南部的「水晶宮」公園,在19世紀中葉,成立全世界第一座恐龍主題公園,設置了當時所知的三種恐龍,和一些海中爬蟲類的模型塑像。這些模型和塑像,至今仍被安放在原處展示。
2.早期的獵獸:
早期的食肉恐龍體型多半很小,有些大概只跟貓狗差不多大;牠們採取成群獵補的戰略,以便獵食。19世紀初,在美國的康乃狄克州的山區,首度發現大型的三趾腳印化石,當時被認為是巨型鳥留下來的,後來才推斷應該是恐龍群的腳印,可能是虛形龍或類似的恐龍。 1972年,在辛巴威的羅德西亞,發現了遺骨化石沉積物,被埋在河道中。後來考據出來,這些是「合踝龍」,牠們跟「虛形龍」類似,身長約3公尺,有長長的尾巴。
3.長頭冠的恐龍:
鳥類是恐龍的親緣動物,牠們有類似的大腦和器官,很有可能恐龍也像鳥類一樣,會用顏色溝通辨認。有些恐龍(尤其是食肉恐龍)的頭頂,有著像現代鳥類的羽毛一樣,有長長的美麗頭冠和角毛。 「雙冠龍」應該長得十分炫目,有豔麗的頭冠,可能是為了嚇退敵人,也可能是為了吸引異性,體型跟熊的大小差不多,來自侏儸紀早期的北美洲,頭冠沿著頭顱生長,骨骸遺留有盤狀物;「冰冠龍」來自南極洲的侏儸紀初期,眼睛上方有個蜷曲的頭冠,是唯一已知的頭冠橫跨頭骨生長、而非長在頭頂上的恐龍;「單脊龍」來自中國,體型中等,是侏儸紀中期的恐龍,骨頭的開口跟鼻孔相連,可能可以幫助牠們發出聲響。
4.棘龍科恐龍──食魚的恐龍:
棘龍科的恐龍主要是食魚的,身長約15公尺,高約7公尺;牠們有長長的下巴,嘴裡有很多小牙齒,前肢有一個大爪子,生活在白堊紀早期,遺骸從英國南部、非洲北部、南美洲……都有。 「重爪龍」在1983年被一個業餘的英國化石收藏家所發現,身長約10公尺,身高約3公尺,有像鱷魚一樣的頜,裡面滿是尖銳的小牙齒,前肢有帶著長鉤的爪子;「似鱷龍」是在1998年在撒哈拉沙漠發現的,身長11公尺,高約4公尺,背上有巨大的帆,高約0.5公尺;「激龍」身長約8公尺,身高約3公尺,只有1990年在巴西發現的顱骨,後來被送到德國的斯圖加特博物館。
5.最小的恐龍:
「恩圭龍」在1990年代末期被發現於南非,身長約1公尺,屬於腔尾龍科,骨骸非常完整;1990年,在義大利早期的白堊岩層中,發現保存完好的「西皮歐爪龍」的化石,甚至有些柔軟組織(內臟)也被保存下來,身長只有25公分長,應該尚未長大成熟;「細顎龍」的骨骸,身長約90公分,推測體重大約只有2.5公斤,分別在德國和法國都發現過,德國的化石不僅保存完整,還可以看到牠胃裡有一隻小蜥蜴,顯示牠最後一餐的內容物;1970年代,加拿大紐芬蘭的三疊紀岩層裡,曾經發現一個極小的恐龍腳印,大小大約跟「鶇鳥」的腳印一樣小,沒人知道這是成年的恐龍還是年幼的恐龍腳印。
6.侏儸紀的巨獸:
特異龍堪稱是巨大而恐怖的食肉型巨獸,顱骨大約1公尺長,口中有70幾顆牙齒,有的一顆牙齒長達8公分;強壯的腿讓牠可以用將近30公里的時速奔跑狩獵,成年的特異龍甚至可以重達1公噸以上,幼龍身長大約3公尺,成年的特異龍身長大約9公尺;前臂有3根爪子,腳上也有3根腳趾。
7.敏捷的獵獸:
1960年代,發現一種體格像鳥類,小的像鵝,大的像老虎,前臂像翅膀,後腿有鐮刀般致命的巨爪,動作迅速、兇猛,這些恐龍被歸類為「奔龍科」(更大的叫做「手盜龍類恐龍」,或是「盜龍類」)。 奔龍科的恐龍有像鵝一樣大的「斑比盜龍」、像火雞一樣大的「伶盜龍」、像老虎一樣大的「恐爪龍」、體型更大的「猶他盜龍」、爪子長達34公分的「巨盜龍」。 科學家認為,「始祖鳥」可能是奔龍的親緣或是祖先。
8.蛋和巢:
已知的最早的恐龍巢穴,是1923年美國自然史博物館考察隊在戈壁沙漠發現的,這些巢穴散落在一群「原角龍」的遺跡當中;在一些原角龍的蛋附近,發現一隻沒有牙齒的食肉恐龍的骨骼──這是「偷蛋龍」,據推測,牠在偷蛋時,突然被沙暴給活埋了。這種偷蛋龍除了沒有牙齒之外,牠還有超長的爪子,方便牠抓取恐龍蛋。跟牠同類型的還有「新顎龍」和「鋸齒龍」。
9.是鳥類還是恐龍:
1923年代,美國自然史博物館考察隊在戈壁沙漠發現的,還有一種被稱為「單爪龍」的遺體,當時令科學家們費解,無法確定牠們到底是鳥類還是恐龍,因為牠們的前肢太短,無法飛行,,不像鳥類;只有一根指爪,對恐龍的獵食有何用途呢?1980年代,在南美洲到中亞一帶又發現更多的「阿佛瑞茲龍科」的恐龍,和單爪龍屬於同一類族群。
10.像鳥的恐龍:
有一些恐龍看起來像鳥類,例如「似鳥龍科」(像鳥的恐龍)、「似鴕龍科」(像鴕鳥的恐龍)、「似雞龍科」(像雞的恐龍)……。牠們的頭更向前伸長,有強而有力又輕快的後肢(雙腿),是天生的飛毛腿;很有可能是雜食性恐龍,吃一些昆蟲、爬蟲類的動物,甚至有可能是主食是植食性的恐龍。
11.慢龍科恐龍:
在蒙古發現的「慢龍科」恐龍骨骸,曾經被認為是巨大的海龜;牠們的前肢像鐮刀,也曾經被稱為「鐮刀龍科」;在1970年代,發現更多顱骨和脊骨,才又重新被歸類為恐龍科;除了「慢龍」之外,還有「死神龍」、「鐮刀龍」。
12.暴龍科恐龍:
至今為止,至少發現15具完整的暴龍骨骸,身長12公尺,高6公尺,足印接近1公尺長,堪稱無敵的巨無霸,糞便化石中有碎裂且未消化的骨頭碎片,暴龍的全名是「暴龍帝王」,或是簡稱「T-rex」;同種類的恐龍還有「歧龍」、「惡霸龍」、「侏儒暴龍」。
13.新帝王:
1990年代,在南美洲和非洲,各發現一具恐龍的骨骸,體型比暴龍更巨大,身長超過15公尺,光是顱骨就有1.5公尺長,彎曲、眾多的牙齒像鯊魚一樣,被稱為「巨獸龍」,同類的恐龍還有「鯊齒龍」。
二.植食恐龍:
1.最早的植食恐龍:
「梁龍」(「雷龍」的近親)和「地震龍」,是地球上行走過的最巨大的動物;「板龍」是目前發現出現最早的植食恐龍。植食恐龍多半都有長脖子、小頭、巨大的身體和巨大的消化器官;牙齒大小都差不多,像粗糙的鋸齒面,適合用於切斷枝葉,頜處附近有連續的切割刃。
2.原蜥腳類恐龍的生活:
這一類的恐龍,多半有很大的後腳,和略小的前腳,被發現時多數都只保留腿骨和腳骨,其他部分都斷裂、且散布各處,附近還有食肉恐龍的牙齒,因此推斷遭受食肉恐龍的攻擊。這類的恐龍有南非的「黑山龍」、西歐的「槽齒龍」、南美洲的「里約龍」、北美洲的「近蜥龍」、中國的「板龍」和「祿豐龍」…等。
3.蜥腳類恐龍:
最大的恐龍是長頸的植食恐龍,叫做「蜥腳類恐龍」,牠們有象一般的身體、樹幹一般的腿、長長的尾巴和長長的脖子、小小的頭和嘴巴,化石的胃裡有許多小石頭,是用來幫助磨碎食物的。發現的足跡很多,但是沒有尾巴的痕跡,顯示牠們是抬高尾巴行進的。「梁龍」是著名的蜥腳類恐龍之一,身長27公尺,是目前發現的大型恐龍;「蜀龍」生長在中國,可能用尾巴當作武器來攻擊敵人。
4.蜥腳類恐龍的全盛期:
侏儸紀晚期,是蜥腳類恐龍的全盛期,「腕龍」,較梁龍高而壯,有湯匙狀的牙齒,顯示牠可能有不同的進食方式,一支德國可查隊在坦桑尼亞發現的骨骸,是現存最大的完整恐龍骨骸標本,安放在德國漢堡博物館;「地震龍」是已知的最長的恐龍,目前只發現四節頸椎骨,跟梁龍的頸椎十分類似,只是幾乎是兩倍長,因此推斷地震龍的身長大約50公尺,幾乎是梁龍的兩倍大;「迷惑龍」(以前稱為「雷龍」)的骨頭上有「生長紋」(類似樹幹的年輪),10歲以前的生長速度非常快,可以長到成年的90%。
5.最後的蜥腳類恐龍:
 進入白堊紀,各種新式的恐龍蓬勃活躍,只剩下少數的蜥腳類恐龍還活動著,身上長出奇怪的棘刺和飾緣,阿根廷的「阿瑪加龍」沿著頸部有一個雙排棘刺、背部還有一個高高的鰭;馬達加斯加的「泰坦巨龍科恐龍」,背上有骨質盔甲片;阿根廷的「薩爾塔龍」和法國的「葡萄園龍」,身材算是嬌小的,只有12公尺長,背上也有很多盔甲;「阿根廷龍」是目前發現的最重的恐龍,身長大約27公尺,體重約有50公噸,科學家們專為牠們成立一種新類別──安第斯科恐龍。
6.鳥腳亞目恐龍:
三疊紀時期,出現鳥腳類恐龍,顱骨前面有喙,臉頰有囊袋(也許是為了儲存食物),後腿非常長且發達,顯示牠們是單用後腳活動,而非四肢同時著地;腳爪和手爪各有4-5根,不同於食肉恐龍只有2-3根。這類的恐龍有「禽龍」、「鴨嘴龍」、「板龍」、「稜齒龍」等。
7.禽龍王朝:
「禽龍」是中文名字,拉丁學名是「鬣蜥的牙齒」,因為牠們的牙齒跟鬣蜥一樣利於咀嚼和磨碎。牠們的家族有「禽龍」、澳洲的「木他布拉龍」、美國的「腱龍」、阿根廷的「加斯帕里尼龍」、北非的「豪勇龍」……。
8.鴨嘴龍類:
「鴨嘴龍」住在森林中,嘴部前端有一個寬大的喙,主要吃闊葉林的樹葉;當時針葉林也已經開始出現,如果鴨嘴龍咬下針葉,牠們會用寬大的喙刮掉針葉,再嚼碎吞下。有些鴨嘴龍有頭冠,例如「龍櫛龍」。
9.有骨板的恐龍:
鳥腳類恐龍出現後,各式各樣的恐龍爭相發展,其中就出現一種「有骨板的恐龍」,也被稱為「劍龍」。這一類的恐龍,背上披著醒目的「盔甲」,有平貼在背上的骨板、成對的骨板、互疊的單排骨板、雙排交錯的骨板……等;加上體重過重,讓牠們又變成「四足動物」,必須靠四肢支撐體重,無法只靠後肢站立或行進。
10.劍龍科的恐龍世界:
最早的劍龍是在中國發現的,被稱為「華陽龍」;還有東非的「肯龍」、英格蘭的「稜背龍」(和母牛差不多大小)…。
11.結龍科恐龍──長大釘的恐龍:
劍龍消失之後,其他的裝甲恐龍又出現了,分別是「結龍科恐龍」和「甲龍科恐龍」。這兩種恐龍,背部都有小骨板延伸到尾巴;差異在於,結龍科有長而粗壯的大釘,從肩部和兩側,向兩邊和上面伸出。牠的同類有美國的「加斯頓龍」、中歐的「駝結龍」、美國的「蜥結龍」…。
12.甲龍科恐龍──棒子尾巴:
「結龍科恐龍」和「甲龍科恐龍」這兩種恐龍,背部都有小骨板延伸到尾巴;差異在於,甲龍科背部沒有大釘,但是尾巴有沉重的骨棒,當牠用尾巴來攻擊敵人時,是具有毀滅性功效的。這一類的恐龍有「包頭龍」。
13.厚頭笨蛋:
鳥腳類恐龍的另一種後裔恐龍,叫做「厚頭龍」,有一顆大大的頭顱,但是這其實是假象,牠的頭骨非常厚實,但是腦容量其實很小;頭顱頂部的大骨頭,有可能被拿來當作武器,也可能是求偶時拿來炫耀的。這一類的恐龍有「石頭龍」、「劍角龍」、「冥河龍」、「平頭龍」、「傾頭龍」…等。
14.原始的有角恐龍:
從鳥腳類恐龍、裝甲恐龍,之後又衍生出頭上有角的恐龍,叫做「角龍」。這一類的恐龍,多半有燦爛的頸盾和角,有「角龍」、「古角龍」、「鸚鵡嘴龍」…。
15.大型的有角恐龍:
大型的角龍,主要分成兩大類,一類發展出長長的頸盾,眼睛上方有一對角;另一類的頸盾短一些,鼻子上通常有一支單獨的角。這類的恐龍有「刺盾角龍」、「加斯莫龍」、「野牛龍」、「河神龍」、「三角龍」…。
三.在海洋裏:
1.最早的游泳動物:
所有的生物都來自大海,應該是在35億年前出現的;陸地出現植物大約在4億年前,出現動物大約在3億年前,之後才演化成爬蟲類和恐龍。陸地生物剛確定下來,就又回到海洋,以開發新的食物來源。這類的恐龍有「等椎龍」、馬達加斯加的「潛水龍」、南非的「中龍」。
2.一群游泳的爬蟲動物:
 水中的動物死亡後,先漂浮在水面,腐爛之後就沉入水底下,泥沙沉積之後,屍骨北掩埋,幾萬年後就變成化石,因為沉積岩不斷的堆積,水中的動物化石保存得很完整。海龜、原頜龜、恐龜,已經存在2億年了,和現代海龜差異不大。
3.板齒類──貝類的捕食者:
有些生活海底的恐龍,以貝類為主要食物,例如「板齒龍」、「粗皮魟」、「無齒盾龍」、「龜板龍」…等。
4.陸地和大海之間:
幻龍類出現在蛇頸龍之前,統治著侏儸紀晚期和白堊紀時期的海底世界;也像板齒龍類一樣,來自古地中海的沉積岩中。幻龍的脖子、尾巴、身體都很長,腳上有蹼,是陸生動物和海底動物中間過度期的象徵。這類的恐龍有「幻龍」、「拉里鷗龍」、「色雷斯龍」…。
5.海洋裏的巨獸:
蛇頸龍類種類繁多,體型從小海豹的大小到中等鯨的大小都有;牠們的身體寬闊,尾巴短,有兩對像翅膀一樣的槳;有一類蛇頸龍脖子短,頭很長,叫做「上龍類」;另一類蛇頸龍的脖子長,頭很小,叫做「板龍類」。
6.一群上龍類動物:
上龍類多半是龐然大物,例如像平均身長有12-14公尺長的「克柔龍」,也有體型較小的「長喙龍」(身長約3公尺)、「菱龍」(身長約5公尺),另外,「滑齒龍」也是這一類。
7.長脖子的薄板龍類:
有一類蛇頸龍,牠們的脖子長、頭很小,有滿口兇殘尖牙,叫做「薄板龍類」;其中最常見的,叫做「短尾龍」。
 8.薄板龍類的生活方式:
薄板龍類的恐龍,可能以伏擊來獵捕食物,巨大的身體用來騷擾魚群;長脖子上頂著小腦袋,用來迅速衝入魚群;用長牙刺魚,鰭狀肢可以向不同方向運動,讓牠們快速任意轉身。早期的薄板龍有28節頸椎,晚期的薄板龍已經有71節頸椎。
9.魚龍類──魚型蜥蜴:
魚龍類是中生代時期適應得最好的海洋爬蟲動物,牠們有流線型的身軀,類似現代的海豚或鯊魚;背上的三角鰭、尾巴的游水鰭、兩側的游泳器官(被稱為「槳狀肢」),都讓牠們泳技高人一等;像海豚一樣,牠們也需要到水面呼吸空氣。
10.滄龍類動物:
1770年代,荷蘭一名石灰岩的採石工人,在礦場裡挖掘出一個長頜、多齒的顱骨,礦場主人提出申訴,說他擁有這個化石的所有權;在1794年時,這個顱骨被搶到法國收藏;後來,英國地質學家將牠命名為「滄龍」,拉丁文學名是指「繆思河的蜥蜴」。這類的恐龍有「浮龍」、「扁掌龍」、「節龍」、「圓齒龍」…。
11.鱷魚:
從三疊紀以來,鱷魚類基本上都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變,只有細微的差異,以適應生活環境,例如有些鱷魚的腿長一點、有些鱷魚像恐龍一樣靠後腿運動、還有些鱷魚像海生動物一樣有槳狀肢和鰭狀的尾巴……;鱷魚類像是「狹蜥鱷」、「完鱷」、「地蜥鱷」、「地龍」…。
 四.在天空中:
 1.先鋒者:
最早飛上天空的是昆蟲(例如「巨脈蜻蜓」,類似超大型蜻蜓),接著是會飛的爬蟲類,像是從蜥蜴演化而成的滑翔動物(像是「空尾蜥」,類似蜥蜴,多了滑翔翼);再之後是翼龍類,之後才是鳥類(例如像「中國鳥」)。
2.早期會飛的爬蟲類:
最簡單的飛行方式就是滑翔,很少需要肌肉的使力,只需要輕盈的身體、某種像機翼的結構,能夠乘著空氣,像紙飛鏢一樣行進。美國一名男孩發現「翼卡蜥」的標本(長得像蜥蜴,休息時翅膀可以向後折疊)、英格蘭發現的「孔耐蜥」(有12根翅膀支柱,是早期空尾蜥的一半,翅膀長而窄,也更靈活,能像太陽能板一樣,使身體變溫暖)、「長鱗龍」、「沙洛維龍」…。
3.發現翼龍類:
1784年,德國索倫霍芬採石場,發現完整的動物的化石,17年後,法國的科學家才猜測這是會飛行的動物化石。1840年,英國地質學家出版一本海洋爬蟲動物的書,書中畫出翼龍的造型(當時被稱為「翼手龍」)。
4.索倫霍芬──翼龍類的樂園:
在德國南部的索倫霍芬採石場,發現非常多翼龍的化石,但是有很多化石都是無頭的。這是因為翼龍死後,掉進淺水裡,但是牠的頭部最重,所以先往下掉落到水底,就先被掩埋或分解;而身體比較輕盈,所以可以漂浮在水面上,較晚沉入水底,保存得比較完整。
5.最早的翼龍類動物:
翼龍類分為兩種,一種較原始,稱為「嘴口龍類」,牠們有長尾巴、短腕骨、窄翅膀,在三疊紀就出現了;一種叫「翼手龍類」,是侏儸紀晚期才出現的。「真雙型齒翼龍」,具有嘴口龍類的特徵,多樣性的牙齒功能兼備,身上長著皮毛,翼展開大約1公尺長。
 6.大頭顱:
嘴口龍類翼龍,嘴巴裡有兩種牙齒,功能齊全,所以也被命名為「雙型齒翼龍」;顱骨又高又窄,長得很大,包括被細骨分開的「眶後窗」;根據牠們留下的足跡,後腳在內側、前腳在外側,顯示牠們可能用後腳行走,用前腳支撐身體。
7.柔軟的覆蓋物:
有些翼龍生活在海邊或湖邊,死後落入水中,沉入沉積岩,經常可以被保存得更完整,有時候連翅膜、皮毛覆蓋物,都可以被保存下來。
8.聞名遐邇:
「翼手龍」的知名度是非常高的,牠們也是多半來自德國的索倫霍芬礦石場,少數是在英國南部海岸和非洲坦尚尼亞發現的。牠們的翅膀上端,有類似指爪的骨骼,所以被稱為「翼手龍」;這類的恐龍有「寇氏翼手龍」、「古老翼手龍」、「優美翼手龍」…。
9.頭和冠:
許多翼手龍有引人注目的頭冠,可以發出訊號,也可以用於辨識族群;「無齒翼龍」有指向後方的頭冠,可能有類似導航的功用;「脊頜翼龍」在上下頜各有一個半圓形的頭冠,當牠入水捕捉獵物時,頭冠可以幫牠劈開水面;「他蓓翼龍」的顱前有骨質頭冠,可能支撐著片狀懸垂皮膚;「妖精翼龍」的頭冠是巨大的骨片,有皮膚覆蓋著,也許用來炫耀,也許可以調節體溫;「準噶爾翼龍」頭冠的顏色豔麗,可能用來發送信號,牠的頜尖而窄,可以挖出岩石縫隙中的貝類,再用頜後方像牙齒一樣的骨質來壓碎貝殼。
10.碩大無比:
「無齒翼龍」是在1970年代,在美國堪薩斯州發現的,展翅有9公尺長;目前最大的翼龍是「阿氏翼龍」,有12公尺長,原本命名為「泰坦翼龍」,但是有別的恐龍已經先用掉了,所以只好改名;目前最小的翼龍是「哇嘴翼龍」,展翼只有50公分長;「風神翼龍」的翅膀也很大,展翼約有11-12公尺長。
11.最早的鳥類:
1861年,在索倫霍芬的採石場,發現一個化石,很像恐龍,但是長著鳥類的翅膀,還有羽毛覆蓋著,牠有三根爪子,翅膀上有覆羽、初級飛羽、次級飛羽。其實這已經具備鳥類的特徵了,所科學家們把牠命名為「始祖鳥」;並且一致認為,鳥類是從恐龍演化而來的。
12.中國的「三龍幫」:
在中國遼寧省,發現三種類似鳥類的始祖,象徵從恐龍演化到鳥類的過程,這三種動物,被稱為中國的「三龍幫」,分別是「中華鳥龍」(有毛皮或與毛的小恐龍)、「尾羽龍」(半恐龍半鳥類)、「手盜龍」(類似始祖鳥演變的)。
13.向現代鳥類發展:
始祖鳥雖然是鳥類的先祖,但是牠還是比較接近恐龍;現代鳥的羽毛更精緻細密,翅膀上的爪子消失,有尾綜骨支撐羽毛,有喙而不是頜和牙齒,減輕體重以便更有效的飛行……。「孔子鳥」是我們知道的最早有喙的鳥,它有一條細長的骨頭,外面包一層堅固又輕巧的角質鞘;「始小翼羽鳥」來自西班牙,是我們知道的第一種有小翼羽的鳥(翅膀前緣有一撮羽毛,可以讓翅膀上的空氣流動發生改變,利於控制飛行);西班牙的「伊比利亞鳥」是已知的最早有尾綜骨尾巴的鳥,突出的肌肉,使尾巴呈扇形長出,可以控制飛行,或在求愛時炫耀用。
14.摒棄飛行:
在演化的過程,有些鳥放棄飛行,選擇回到地面生活;例如赫赫有名的模里西斯島上的「度度鳥」,牠從鴿類演變成在地面生活的植食動物;北美洲的「黃昏鳥」(美國堪薩斯州)是一種會游泳的鳥,看起來很像企鵝,有一個長滿牙齒的長喙;北美洲的「不飛鳥」、南美洲的「恐鶴」,看起來很像肉食恐龍;佛羅里達的「泰坦巨鳥」在翅膀上還有帶爪子的手……。
15.恐龍時代之後:
 恐龍消失後,哺乳動物四處繁榮,所以也飛上天空,例如蝙蝠;還有哺乳動物演變成滑翔動物和兩棲動物。現在的鳥大多數都匯會飛行,但是牠們也能樹棲、涉水、游泳、挖掘地洞……;「普賴斯比鳥」帶蹼前進,腿太長無法游泳,腳上有蹼可以幫助牠免於身陷泥沼。 現代樹林裡,有一種會滑翔的松鼠,依賴四肢間的薄膜,從這一棵樹滑翔到另一棵樹,,這是囁齒類動物。

2012年5月9日 星期三

《大自然的夜晚》學習單

《大自然的夜晚》學習單 年 班 號 姓名
文‧圖:
翻譯:
出版社:
出版年月:
1. 白天在公園裡可以看到哪些動物?請在□裡打v:
□柑橘鳳蝶 □青帶鳳蝶 □雙斑長腳蜂 □豆金龜 □蝙蝠
2. 晚上在公園裡可以看到哪些動物?請在□裡打v:
 □長尾水青蛾 □蝙蝠 □黃鳳蝶 □鼠婦 □柑橘鳳蝶
3. 白天在草地上可以看到哪些動物?請在□裡打v:
 □大螳螂 □大蝗蟲 □豆金龜 □黃斑黑蟋蟀 □大剪螽斯
4. 夜晚在草地上可以看到哪些動物?請在□裡打v:
□薄翅蜉蝣 □劍角蝗 □步行蟲 □貓頭鷹 □大剪螽斯
5. 白天在小河裡可以看到哪些動物?請在□裡打v:
 □大肚魚 □溪哥魚 □泥鰍 □鯰魚 □黑翅豆娘
 6. 夜晚在小河裡可以看到哪些動物?請在□裡打v:
 □小嘴魚 □雨蛙 □河蜷 □源氏螢火蟲 □水蠆
7. 白天在河邊沙地上可以看到哪些動物?請在□裡打v:
 □蒼鷺 □虎甲蟲 □翠鳥 □沙地蝗蟲 □天牛
8. 夜晚在河邊沙地上可以看到哪些動物?請在□裡打v:
 □白鷺鷥 □虎皮蛙 □夜鷺 □四星步行蟲 □眉紋蟋蟀
 9. 白天在池塘邊可以看到哪些動物?請在□裡打v:
 □蝴蝶蜻蜓 □綠胸晏蜓 □斯文豪氏蛙 □小鷿鷉 □黃絲豆娘
 10. 夜晚在池塘邊可以看到哪些動物?請在□裡打v:
□水蛭 □樹蛙 □雨蛙 □平家螢火蟲 □紫翅石蠅
 11. 白天在青剛櫟的樹幹上可以看到哪些動物?請在□裡打v:
 □青斑蝶 □星天牛 □大象鼻蟲 □黑守瓜 □大紫蛺蝶
12. 夜晚在青剛櫟的樹幹上可以看到哪些動物?請在□裡打v:
□鋸齒鍬形蟲 □無霸勾蜓 □獨角仙 □大透目天蠶蛾 □大蜚蠊
13. 白天在森林裡可以看到哪些動物?請在□裡打v:
 □赤腹山雀 □紅蛺蝶 □啄木鳥 □松鼠 □袋鼠
14.書中介紹的動物中,你最喜歡哪一種?請把牠畫下來。
名稱:




※《大自然的夜晚》的書本內容:
《大自然的夜晚》學習單:

《大自然的夜晚》繪本介紹

書名:《大自然的夜晚》
文‧圖:松崗達英
翻譯:黃郁文
出版社:青林國際出版股份有限公司
出版年月:2010年11月初版一刷
【內容介紹】
為了吸食花蜜,各種昆蟲聚集在陽光照耀的公園裡。喜歡潮濕地方的蝸牛和鼠婦,躲藏在枯葉、石頭下面,靜靜等待夜晚。(這兩頁的動物有:柑橘鳳蝶、大和小灰蝶、油蟬、青帶鳳蝶、雙斑長腳蜂、豆金龜、黑山蟻、稜蝗、薄殼蝸牛、鼠婦。)
 

夜晚的公園很涼爽,鳳蝶吊在枝葉上睡覺,鼠婦正在吃著溼潤的落葉。許多昆蟲朝著燈光飛過來,蝙蝠就飛過來捕食燈光下的飛蟲。(這兩頁的動物有:長尾水青蛾、蝙蝠、鼠婦、紅麻雀天蛾、薄殼蝸牛、黃鳳蝶。)


許多蝗蟲的同類,聚集在白天的草地上。螳螂就在那裡等著捕捉蝗蟲。到了夜晚的時候…… (這兩頁的動物有:黃腰泥壺蜂、大剪螽斯、劍角蝗、大螳螂、土蝗、大蝗蟲、紅紋小灰蝶、負蝗、稜蝗、黃斑黑蟋蟀。)


生活在草地上的昆蟲,到了夜晚還是很忙,劍角蝗忙著把卵產在土裡。公的黃斑黑蟋蟀,發出喀啦喀啦的聲音,呼叫女朋友;大剪螽斯和大螳螂,忙著捕捉小昆蟲來吃。(這兩頁的動物有:大剪螽斯、大螳螂、紅紋小灰蝶、黃斑黑蟋蟀、薄翅蜉蝣、螽斯幼蟲、劍角蝗、步行蟲。)


白天,小河裡的大肚魚和溪哥魚,游來游去找食物。鯰魚藏在水底的洞穴裡,螢火蟲的幼蟲躲在石頭下面,靜靜等待夜晚的來臨。(這兩頁的動物有:長翅稻蝗、源氏螢火蟲、大肚魚、美國螯蝦、泥鰍、小嘴魚、河蜷、黑翅豆娘、溪哥魚、鯰魚、源氏螢火蟲的幼蟲。)


夜晚,螢火蟲在河流水面上飛來飛去;好多小魚兒,在水流緩慢的岸邊休息。鯰魚從躲藏的洞穴裡衝出來,一口吞下溪哥魚;螢火蟲的幼蟲,從石頭下面爬出來吃河蜷。(這兩頁的動物有:黑翅豆娘、源氏螢火蟲、小嘴魚、鯰魚、泥鰍、水蠆─蜻蜓的幼蟲、雙紋蜉蝣的幼蟲、雨蛙、溪哥魚、美國螯蝦、源氏螢火蟲的幼蟲、河蜷。)


在陽光普照的河邊沙地上,生息著這裡僅有的沙地蝗蟲。虎甲蟲從沙地裡爬出來,蟻獅(蛟蜻蛉的幼蟲)也隱藏在沙地裡漏斗狀的洞穴底下。牠們都喜歡生活在乾燥的沙地。到了夜晚的時候…… (這兩頁的動物有:燕子、翠鳥─俗稱魚狗、蒼鷺、虎甲蟲、沙地蝗蟲、土蜂、姬紅蛺蝶、蟻獅、土蝗、蚤蝗、蜘蛛。)


蟋蟀響亮的鳴叫聲,響徹了寂靜的沙地。躡腳輕聲走路的黃鼬狼在尋找獵物,夜鷺在水淺的河裡捕魚,夜鷺的眼睛在夜晚也看得很清楚。(這兩頁的動物有:石蠅、夜鷺、虎皮蛙、眉紋蟋蟀、四星步行蟲、黃鼬狼、沙地蝗蟲、蜘蛛。)


白天,蜻蜓在池塘上面飛來飛去。有大型的綠胸晏蜓、翩翩飛舞的蝴蝶蜻蜓,還有身體纖細的黃絲豆娘,蜻蜓的幼蟲水蠆也在這個池塘裡生長。顛倒游泳的松藻蟲、背上揹著卵的負子蟲,也在池塘裡游來游去。到了夜晚的時候…… (這兩頁的動物有:綠胸晏蜓、小鷿鷉、澤蛙、姬龍蝨、黃絲豆娘、松藻蟲、蝴蝶蜻蜓、斯文豪氏蛙、負子蟲、大龍蝨。)


螢火蟲點亮小燈籠,龍蝨飛上了黑暗的天空。澤蛙為了求偶,呱呱的叫起來;綠胸晏蜓停在草葉上休息,蜻蜓的羽樺開始上演了。(這兩頁的動物有:龍蝨、平家螢火蟲、水蛭─又名螞蝗、柴翅石蠅、赤腹蠑螈、澤蛙、綠胸晏蜓、雨蛙、灰黑蜻蜓的幼蟲、龍蝨的幼蟲。)


各種昆蟲聚集在青剛櫟的樹幹上,吸食樹汁。兇悍的虎頭蜂,趕走大紫蛺蝶和青銅金龜。會用青剛櫟葉子做窩的搖籃蟲飛來了。到了夜晚的時候…… (這兩頁的動物有:星天牛、搖籃蟲、青斑蝶、單眼蛇目蝶、青銅金龜、四星步行蟲、大象鼻蟲、大虎頭蜂、琉璃蛺蝶、大紫蛺蝶、步行蟲、黑守瓜。)


樹汁的氣味引誘昆蟲來聚會。兩隻公的獨角仙在樹幹上對峙不相讓;鋸齒鍬形蟲也來湊熱鬧。螽斯吃著聚集在樹枝上的昆蟲;王瓜的花開了,雙線條背天蛾飛來吸食花蜜。(這兩頁的動物有:鋸齒鍬形蟲、螽斯、無霸勾蜓、大透目天蠶蛾、獨角仙、燈蛾、大蜚蠊、雙線條背天蛾、大鍬形蟲。)


白天,鳥類和獸類為了求偶,為了尋找食物,都在森林裏活動。白天,小老鼠躲在大枯木底下;捕捉老鼠的貓頭鷹,藏身在樹幹的洞穴裡,靜靜等待夜晚的來臨。(這兩頁的動物有:白頰山雀、赤腹山雀、貓頭鷹、狐狸、無霸勾蜓、松鼠、啄木鳥、紅蛺蝶、紅鼠。)


任何動物,如果沒有食物就活不下去。為了自身的安全,也為了確保獲得食物,有白天出來活動的動物,也有夜晚才出來活動的動物。所以動物出來活動,都會選最適當的時間。(這一頁的動物有:飛鼠、狐狸、貓頭鷹、貂、紅鼠。)


※《大自然的夜晚》的書本內容:
《大自然的夜晚》學習單:

2012年5月8日 星期二

《海馬先生》閱讀學習單

《海馬先生》閱讀學習單 年 班 號 姓名
文‧圖作者姓名:
翻譯者姓名:
出版社:
對本書評價:☆☆☆☆☆
1.書中,有育兒袋而且身體會變色的是哪一種動物?
2.書中,躲在水草後面的是哪一種動物?
3.書中,會做好一個窩來迎接寶寶的是哪一種動物?
4.書中,躲在珊瑚礁後面的是哪一種動物?
5.書中,會把卵含在嘴裡的是哪一種動物?
6.書中,躲在海藻間的是哪一種動物?
7.書中,會把卵黏在頭上的是哪一種動物?
8.書中,躲在石頭後面的是哪一種動物?
9.書中,會把卵產在肚子上的是哪一種動物?
10.書中,哪種動物一出場,寶寶們就已經都孵出來了?
11.書中,負責照顧卵和寶寶的,是爸爸還是媽媽?
12.動物利用偽裝成跟環境一模一樣的姿態,來隱藏自己、保護自己,這樣的行為稱為什麼?在□中打ˇ: □ 裝死 □ 變色 □ 擬態 □ 掩飾
13.有一隻海馬寶寶想回到爸爸身邊,可是被爸爸拒絕了。你覺得海馬爸爸這樣做對不對?為什麼?
14.書中介紹的動物當中,你最喜歡哪一種?請寫出名稱,並畫畫看:
名稱:

《海馬先生》繪本介紹

書名:《海馬先生》
文‧圖:艾瑞‧卡爾
譯:柯倩華
出版者:上誼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
【內容介紹】
這本書的內容是說,海馬先生和海馬太太在海裡慢慢的游啊游,海馬太太的身體突然左右搖擺,不停的扭來扭去。她說:「我要產卵了。」海馬先生問:「我可以幫忙嗎?」海馬太太說:「可以呀!謝謝你。」她產了好多卵,直接產在海馬先生肚子上的育兒袋裡。海馬先生說:「我保證,我一定會好好照顧我們的卵。」
海馬先生在海裡慢慢游啊游,他從誰的旁邊經過?一群藏在水草後面的喇叭魚。
沒多久,海馬先生遇見另一條魚,海馬先生問:「刺魚先生,你好嗎?」刺魚先生回答:「我很開心呢!我做好一個窩,刺魚太太就產了好多卵在裡面,我要好好照顧這些卵,等他們孵出來。」海馬先生說:「加油嘍!」然後,他就走了。
海馬先生在海裡慢慢游啊游,他從誰的旁邊經過?一群藏在珊瑚礁後面的獅子魚。
沒多久,海馬先生遇見另一條魚,海馬先生問:「吳郭魚先生,你好嗎?」吳郭魚先生沒辦法回答,因為他的嘴裡含著好多卵在裡面。海馬先生說:「我知道,我知道,吳郭魚太太產了好多卵,你要好好照顧這些卵,等他們孵出來。」吳郭魚先生點點頭,海馬先生說:「你一定很高興吧!」然後,他就游走了。
海馬先生在海裡慢慢游啊游,他從誰的旁邊經過?幾條藏在海藻間的葉魚。
沒多久,海馬先生遇見另一條魚,海馬先生問:「鉤魚先生,你好嗎?」鉤魚先生回答:「好極了!鉤魚太太產了好多卵,我把他們黏在頭上。我要好好照顧這些卵,等他們孵出來。」海馬先生說:「你做得不錯喔!」然後,他就游走了。
海馬先生在海裡慢慢游啊游,他從誰的旁邊經過?一條藏在岩礁後面的石頭魚。
沒多久,海馬先生遇見另一條魚,海馬先生問:「海龍先生,你好嗎?」海龍先生回答:「好得不得了!海龍太太沿著我的肚子產了好多卵。我要好好照顧這些卵,等他們孵出來。」海馬先生說:「你應該感到很自豪啊!」然後,他就游走了。
沒多久,海馬先生遇見另一條魚,海馬先生問:「鯰魚先生,你好嗎?」鯰魚先生回答:「太棒了!鯰魚太太產了好多卵,都孵出小寶寶了。我在照顧他們。」海馬先生說:「你做得很好!」然後,他就游走了。
海馬寶寶該孵出來了!海馬先生的身體左右搖擺,不停的扭來扭去。終於,好多海馬寶寶從海馬先生的育兒袋裡翻滾出來,然後游走了。
有一隻海馬寶寶轉過頭來,想要回到海馬先生的育兒袋裡。「不行!不行!」海馬先生說:「我真的很愛你,可是,你現在已經會自己游了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