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部落格僅供班級共讀教學參考使用, 請大家務必購買正版書籍!

2015年4月16日 星期四

《大自然的夜晚》公告

《大自然的夜晚》公告
《大自然的夜晚》這本書
在2012年05月的時候
已經將書本重點
公布在網路上

煩請點選左邊的選單
找到2012年
再找到05月
就可以看到書本內容了

附註:
書本內容:http://pc2052yeh.blogspot.tw/2012/05/blog-post_09.html
學習單內容:http://pc2052yeh.blogspot.tw/2012/05/blog-post_2303.html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http://pc2052.pixnet.net/blog/post/210807719

2015年4月9日 星期四

《枋橋的故事》──繪本介紹

書名:《枋橋的故事》──穿越時空遇見老枋橋
文字編撰者:林秀美
構圖繪製者:張世馨
出版者:新北市枋橋文化協會
出版年月:201307月初版一刷
【內容介紹】
數百萬年前,臺灣地區陸續發生火山爆發、造山運動、河川襲奪,海水漲起又退落,在臺北地區的形成盆地地形。
淡水河的三大支流是基隆河、新店溪和大漢溪,滋養這片土地。
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地生活,大約二千年前,平埔族的凱達格蘭族遷移到此地,沿著河川兩岸,建立許多部落。
在大漢溪和新店溪的平地上,住著兩個部落,武朥灣社和擺接社。
荷蘭統治時期,曾經派人調查附近的人口及生活情形,當時武朥灣社有55235人,擺接社有1254人。
清朝時期,福建省漳州府有一位20歲的青年,名叫林秀俊,到臺灣臺中的大甲開墾,等他事業有成,在西元1732年北上發展。當時北部發生瘟疫,略懂醫術的他,熬煮湯藥治癒很多原住民;頭目為了感謝他,就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,共同開發。
他們開鑿水圳,名叫大安圳,有10公里長,8公尺寬,從媽祖田到四汴頭,耗費十年才完成,從此可以灌溉廣大的枋橋地區土地,讓這片土地經常豐收,成為北臺灣的大米倉。
枋橋早期依賴水運,將農作物運送到外地販賣,湳仔溪是主要河道,往上游可以到桃園大溪,下行可以到新莊,轉換大船,再運送到中國大陸、日本、東南亞各地。
枋橋最早的商業街是新興街。
西元1847年,林本源家族在枋橋蓋了一棟弼益館點收穀物,幾年後就在此建設宅邸;西元1853年,三落大厝完工,林家從大溪遷居枋橋。
當時因為漳州人和泉州人經常發生械鬥,為了安全,林家主導,興建修築枋橋城,在西元1855年完工。
枋橋最早的觀音廟,是南雅夜市附近的接雲寺,是西元1867年落成的。
大觀書社名稱的由來是因為附近的大屯山和觀音山,是在西元1863年落成的。西元1873年,書社增建教室,創辦義學,改稱為大觀義學,重金禮聘學問淵博的講師,讓枋橋成為北臺灣的文化重鎮。
西元1888年五落大厝完工,西元1893年完成現在的林本源園邸的規模。
西元1893年,劉銘傳籌畫建設的西部縱貫鐵路通車,由基隆經臺北、新莊、迴龍,越過龜崙嶺(現在的龜山鄉),南下新竹。
到了日治時期,重新規劃鐵路的路線,火車改由臺北、艋舺、枋橋、樹林、桃園,南下新竹。
西元1901年完工的枋橋車站,讓枋橋的交通繁榮發達,甚至出現一首歌謠《枋橋查某》,形容枋橋熱鬧、進步、美女多。
西元1899年,日人借用大觀義學,創設枋橋公學校,到西元1908年,學校不敷使用,林家捐地建設現在的板橋國小,讓子弟們有良好的讀書環境。
           日本總督親自書寫《枋橋建學碑》,讚頌林家義行,並邀請日本書法家日下部東作書寫。




















           附註:朥,音同「撈」,注音符號輸入法打不出來,要用倉頡輸入法,輸入倉頡碼「BFFS」。

2015年4月8日 星期三

《枋橋的故事》學習單

《枋橋的故事》學習單        年      班      號    姓名

文字編撰者是:

構圖繪製者是:

出版社是:

出版年月是:

1.臺北地區的地形是屬於(           )。

2.淡水河的三大支流是(               )(                )(               )。

3.大約2000年前,住在臺北盆地的平埔族是(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)族。

4.早期在大漢溪和湳仔溪的兩岸附近,住著(            )社和(            )社兩個部落。

5.清朝時期,福建省漳州府有一位20歲的青年,名叫(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),到臺灣的大甲開墾,等他事業有成,在西元1732年北上發展。當時北部發生瘟疫,略懂醫術的他,熬煮湯藥治癒很多原住民;頭目為了感謝他,就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,共同開發。

6.他們開鑿水圳,名叫(             )圳,有10公里長,8公尺寬,從媽祖田到四汴頭,灌溉廣大的枋橋地區土地,讓這裡經常豐收。

7.枋橋最早的商業街是(          )街。

8.西元1847年,林本源家族在枋橋蓋了一棟(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)館點收穀物,幾年後就在此建設宅邸;1853年,三落大厝完工,林家從(                )遷居枋橋;西元(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)年五落大厝完工,西元(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)年完成現在的林本源園邸的規模。

9.當時因為(         )州人和(         )州人經常發生械鬥,為了安全,林家主導,興建修築枋橋城,在西元(             )年完工。

10.板橋最早的觀音廟,是南雅夜市附近的(                )寺。

11.大觀書社名稱的由來是因為附近的(                )山和(                )山。

12.西元1899年,日本人借用大觀義學,創設(            )公學校。

13.看完這本書,你的心得感想是什麼?請至少寫30字。




《籃月》學習單

籃月》學習單            姓名
一、本書的作者是誰?文:_______________,圖:________________

二、本書的翻譯者是_______________,出版社是_______________

三、內容摘要:
1.月亮變圓的時候,爸爸會去________賣籃子,他要花________的時間才能編好一竹竿的籃

子,因為沒有馬和貨車,只好走路挑著籃子去城裡販賣;萬一偶爾晚歸的時候,________

是爸爸的燈籠。

2.他們住的高原土地貧瘠,卻長滿適合做籃子的樹木,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,爸爸教他如何從樹葉辨認樹木,他也一直

觀察爸爸如何製作籃子。

3.晚上,大人一邊做籃子、一邊聊天,爸爸跟鄰居________先生和________先生,一再的說

著森林裡的大樹告訴他們的故事。大喬先生說:「能________的耳朵,才是會聽的耳朵。」

作者傾聽________________、傾聽________________、傾聽________________的聲音,但還

是聽不到大樹說話的聲音。

4.當樹林裡充滿生機,樹梢出現一片翠綠,枝葉下的陽光也閃動著綠意,作者開始幫爸爸做

籃子;在他過完九歲生日之後,爸爸開始檢查他做的籃子,____個星期之後,就帶他進城

了。媽媽幫他們準備午餐,一竹竿的籃子隨著腳步搖晃著,好像在跳舞似的;一路上看到一

大片________樹、用________建造的房屋和庭院花園,想著回家要告訴媽媽他所看見的一

切。

5.當黃泥路變成柏油路,________到了。爸爸先到________________店,用籃子換一些東

西;再到________________店,買媽媽要的日用品,店裡有好多琳瑯滿目的商品,深深吸引

他的目光。

6.城市裡充滿磚塊和商業氣息,也有一股發自________________的霉味。他們沿著河流

走,順便買了一串________,爸爸把它和其他的物品掛在竹竿上,準備要回到遠方的家。

7.他們循著原路走,經過一座________時,卻聽見有人大聲嘲諷他們,說他們父子

________________人進城,旁邊的人也都跟著笑。爸爸告訴他別介意,回到家媽媽也告

訴他說,「那有什麼關係」;但是,那些話已經在他心裡造成陰影。

8.一連幾個星期,他都趁爸媽、庫安斯先生和大喬先生不在時,偷偷跑進倉庫,一邊罵、一

邊用力踢柱子,讓籃子散落一地。有一次他又這麼做,剛好被________先生看見,他默默的

撿起籃子,說:「有人從清風的呢喃中得到靈感,把它譜成______,有人把它寫成_____,而

清風教我們把它編成________。」這時,他終於懂了。晚上,壁爐的火熄了,他彷彿聽見清

風的呼喚,在月光下跑進樹林,在風中觀察傾聽,隔天被樹葉摩擦聲吵醒,他終於聽見風的

聲音了。


四、我的閱讀心得:(至少50字,請翻背面書寫)

《籃月》繪本介紹

書名:《籃月
文:瑪麗‧琳‧蕾
圖:芭芭拉‧庫尼
譯:方素珍
出版者:三之三文化
出版年月:2002.05初版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005.03三刷
【內容介紹】
        月亮變圓的時候,爸爸會去哈德遜賣籃子,他要花一個月的時間才能編好一竹竿的籃子。因為家裡沒有馬和貨車,爸爸只好走路挑著籃子去城裡販賣;萬一偶爾晚歸的時候,月光就像爸爸的燈籠一樣,照亮他回家的路。
        他們住的高原土地貧瘠,卻長滿適合做籃子的樹木,有黑梣木、白橡樹、山胡桃、楓樹等,其中黑梣木最適合做籃子。爸爸教他如何從樹葉辨認樹木,他也一直觀察爸爸如何製作籃子。
        晚上,大人一邊做籃子、一邊聊天,爸爸跟鄰居大喬先生和庫安斯先生,一再的說著森林裡的大樹告訴他們的故事。大先生說:「能傾聽的耳朵,才是會聽的耳朵。」作者傾聽大雪紛飛、傾聽結冰和溶冰、傾聽大地長出新芽的聲音,但還是聽不到大樹說話的聲音。
        當樹林裡充滿生機,樹梢出現一片翠綠,枝葉下的陽光也閃動著綠意,作者開始幫爸爸做籃子;在他過完九歲生日之後,爸爸開始檢查他做的籃子,2個星期之後,就帶他進城了。媽媽幫他們準備午餐,一竹竿的籃子隨著腳步搖晃著,好像在跳舞似的;一路上看到一大片的蘋果樹、石頭建造的房屋和庭院花園,想著回家要告訴媽媽他所看見的一切。
        當黃泥路變成柏油路,哈德遜到了。爸爸先到傑森五金店,用籃子換一些東西;再到萊克門雜貨店,買媽媽要的日用品,店裡有好多琳瑯滿目的商品,深深吸引他的目光。
        城市裡充滿磚塊和商業氣息,也有一股發自河流和船隻的霉味。他們沿著河流走,順便買了一串香蕉,爸爸把它和其他的物品掛在竹竿上,準備要回到遠方的家。
        他們循著原路走,經過一座廣場時,卻聽見有人大聲嘲諷他們,說他們父子是貧窮的山地人進城,旁邊的人也都跟著笑!爸爸告訴他別介意,回到家媽媽也說「那有什麼關係」;但是他就是無法釋懷,那些話已經在他心裡造成陰影。
        一連幾個星期,他都趁爸媽、庫安斯先生和大喬先生不在時,偷偷跑進倉庫,一邊罵、一邊用力踢柱子,讓籃子散落一地。有一次他又這麼做,剛好被大先生看見,他默默的撿起籃子,說:「有人從清風的呢喃中得到靈感,把它譜成音樂,有人把它寫成詩,而清風教我們把它編成籃子。」他還說:「清風隨時隨地都在看著,它知道,誰才值得它相信。」這時,他終於懂了。
        他跑進森林,努力的傾聽;回到倉庫,用心的傾聽;甚至手握著一根潮濕的木枝,全心全意的傾聽,但是,卻依然聽不見任何聲音。他只好從地上撿起一條細長的木片,開始編織籃子起來,但是,仍然什麼也聽不見。
        晚上,壁爐的火熄了,他彷彿聽見清風的呼喚,在月光下跑進樹林,看見夜裡的清風,在漆黑的枝幹間,忙碌的舞動著。在半掩半亮的月光下,樹上的每一片葉子,好像都在對他招手呢!
        隔天一大早,他被枝葉摩擦屋子的聲音吵醒,媽媽說:「樹木正在成長,同樣的,木片在成長,籃子也在成長。」那些漸漸成長和完美的籃子,就是未來自己要做的籃子。現在,他終於可以聽見,清風呼喚自己名字的聲音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