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部落格僅供班級共讀教學參考使用, 請大家務必購買正版書籍!

2010年1月28日 星期四

繪本介紹:義大利麵與肉丸子


書名:《魔數小子1》
《義大利麵與肉丸子──面積與周長的秘密》
文與活動設計:瑪瑞琳‧伯恩斯
圖:黛比‧提莉
譯:吳梅瑛
出版社:遠流出版公司
【內容介紹】
《義大利麵與肉丸子──面積與周長的秘密》這本書是說,菜園裡的所有的萵苣都成熟了,讓康福特夫婦想要舉辦家庭餐會,招待左鄰右舍和久違的親戚們。夫妻分別打電話聯絡親友們,大家都願意出席,他們總共邀請了三十位客人,加上自己一共有三十二人。
主人開始為菜單傷腦筋,思考什麼菜可以同時放進烤箱、餵飽32個人,仔細考慮之後,他們打算以康福特先生的拿手好菜──義大利麵與肉丸子──來招待大家。
當天主人準備了16條大蒜麵包、4公斤的義大利麵、8公升的義大利麵醬和96顆肉丸子,還有自己種的蕃茄、黃瓜和萵苣做成的生菜沙拉;他們還事先租好八張桌子和三十二把椅子,等出租公司將桌椅送來之後,發現少了一把椅子,康福特太太只好拿出摺疊椅代替。兩位主人開始排桌椅和餐具,康福特太太還安排了座位表、桌巾上放置了花瓶和鮮花,等候客人們大駕光臨。
時間差不多了,客人陸陸續續到達會場,大家卻都不按照康福特太太安排的座位表坐好,紛紛自行併桌子,好坐在一起聊天。康福特太太抗議許多次,都沒人願意理會她,每次一有客人到達,就搬動一次桌椅,不但場面混亂、鬧哄哄,桌上的菜餚也因為端來端去而險象環生,讓康福特太太完全無能為力、束手無策!
等到全部的客人都到齊之後,大家才發現併桌之後的座位容納不下所有的人,於是又七嘴八舌、手忙腳亂的把八張桌子全部分開──就跟當初康福特太太安排的一樣,只是此時地板已經是一片狼籍,鮮花也被折騰得垂頭喪氣,形容憔悴!等到這時候,所有的客人都就定位了,大家終於可以開動了,
故事之後的〈伯恩斯的數學秘笈〉一文,則是作者以詳細的文字和圖解,分析幾種不同的桌子排列方法,分別可以容納多少座位,讓大家清楚的看出面積和邊長(座位數量)的關係。例如,如果把桌子全部排成單獨的一長條,需要幾張桌子才夠坐?如果是兩張兩張相對的長條,需要幾張桌子才夠……?因為作者伯恩斯是一個教學經驗很豐富的小學老師,經由他精闢的提綱挈領,讀者一目了然。
【引導和討論】
這一系列的書,作者和繪者用生動而生活化的故事和插圖,來介紹數學概念,包括面積和周長、幾何圖形、多邊形、乘法、運用乘法和加法來計算數量…等項目,活潑精采,實在非常難得一見,因為數學類的繪本通常都是知識性、接近百科類的寫法,小朋友通常翻一翻就興致缺缺,也不大會再看第二遍或第二本。但是這五本書卻顛覆了這種現象,不僅上了堂精采的數學課,其中也有很多發人深省之處,效果真可謂空前,希望不會絕後!
在這一本書之中,我們可以上數學課似的討論「分配食物」的問題,就附帶教了「兩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」、「四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」、換算單位、分數:將4公斤換成4000公克、8公升換成8000毫升,再分別平分成32份,得到125公克的義大利麵和250西西的麵醬;96顆肉丸子平分給32人,一人可以吃3顆;16條大蒜麵包平分給32人,每人可以吃半條(二分之一條)……。
突然有一個孩子提出一個問題,說肉醬為什麼比麵還多?大家討論之後得到的結論是:1.肉醬不一定要全部吃完,剩下的可以留著以後再吃;2.作者可能把數字寫顛倒了,應該是「8公斤的義大利麵和4公升的醬」;3.康福特先生的拿手菜可能就是接近「湯麵」式的義大利麵……。
這本書同時也可以配合綜合活動課程,說一說「做客的禮儀」,讓孩子討論「如何當一個好客人」?「如何當一個好主人」?「怎樣的行為是不受歡迎的、不禮貌的」……?
延伸閱讀:《魔數小子》(一套25冊)
1. 義大利麵和肉丸子(面積與周長的秘密)   
2. 阿曼達的瘋狂大夢(乘法的秘密)
3. 貪心的三角形(多邊形的秘密)       
4. 夢想家的披風(幾何圖形的秘密)
5. 國王的超級特派員(計算數量的秘密)    
6. 啊!別進我房間(分類的秘密)
7. 噢!披薩(分數的秘密)
8. 噹!奇數撞偶數(奇數與偶數的秘密)
9. 咦,箱子裡是啥?(立體幾何的秘密)    
10. 嗨!可愛的天竺鼠(金錢的秘密)
11. 哈!宇宙無敵湯(乘法的秘密)       
12. 喵,別再叫我吃了(除法的秘密)
13. 嗄,下課變上課?(運算的秘密)      
14. 鳴,地址不見了(位值的秘密)
15. 嗯,等我一分鐘(時間的秘密)       
16. 呀!怪物別跟我(平面幾何的秘密)
17. 哇!40公斤蕃茄大餐(測量與運算的秘密)  
18. 喔,原來我最棒(測量的秘密)
19. 嘿,圖表真好用(圖表的秘密)       
20. 哼,到底藏哪裡?(解題的秘密)
21. 哎,貓咪數不完(加法與減法的秘密)    
22. 喂,包裹送到(乘法的秘密)
23. 呵,還有一張票(除法的秘密)       
24. 嘻,就是這一杯(容量的秘密)
25. 噓,螞蟻搬東西(倍數的秘密)

2010年1月24日 星期日

繪本介紹:達文西


書名:兒童藝術大師《達文西──全能的天才畫家》
編著:江學瀅
出版者:明天國際圖書
出版日期:2007年10月
【內容介紹】
一、 導讀:全能的天才──達文西
你能想像世界上有一個人可以集「藝術家」、「發明家」、「工程師」、「建築師」、「植物學家」、「音樂家」、「醫學解剖家」於一身嗎?你可以猜到這個人是誰嗎?他就是鼎鼎大名、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達文西。
達文西的「蒙娜麗莎」,是世界上最多人喜愛、知名度最高的一幅畫作。但是達文西留下的作品並不多,這可能和他太過才華洋溢,無法長時間專注於一件事上有關。對達文西來說,思考和實驗總是不斷的接踵而至,一旦想到一件有趣的事,達文西馬上轉向這件吸引他的新奇事物,導致許多計畫都無疾而終,沒有辦法完成。
達文西喜歡以他自己所實驗出來的顏料來作畫,可惜他研發的畫材成品,多半禁不起時間的考驗,甚至會邊畫邊剝落──因為這個原因,使得他留下來的作品更稀少了。
除了繪畫材料與技法的實驗,他天馬行空的想像,已經遠超過當時人們的思考。在傳世的達文西的素描手稿中,就已經發現有相當精密的現代科技設計圖,像是飛機、降落傘、坦克車、機關大砲、螺旋槳輪船……等;這在五百多年前來說,是多麼難以想像的事情啊,當然以現在的科技來說,是輕而易舉的任務了。達文西的創造力和科技的遠見,也由此可見一斑。
今日的科技進步,讓人很容易就遺忘達文西對科技和發明的成就,這也更加凸顯了達文西對藝術的貢獻,因為在他繪畫中所流露的永恆,無人可以取代。
二、 達文西生平年表:
1452年,達文西出生,父親是位事業有成的法律專家,母親是農家女;達文西是父母的「非婚生子女」。
1467年,十五歲,成為佛羅倫斯名畫家兼雕刻家維洛奇歐的學生。
1472年,完成第一幅畫作──「聖告圖」。
1490年,為切奇莉雅‧加勒蘭妮繪製「抱銀鼠的女子」。
1495年,受邀為米蘭的感恩聖母堂的餐廳牆壁繪製「最後的晚餐」。
1500年左右,繪製「聖母、聖嬰與聖安妮」大型草圖,但沒有完成。
1502年,擔任波吉亞的軍事工程師。
1503年左右,繪製「蒙娜麗莎」。
1507年,在米蘭為法王路易十二工作。
1516年左右,接受法國法蘭西斯一世的邀請,前往法國,安居於安波瓦茲城附近,並在那裡度過晚年。
1519年,五月二日逝世於法國羅亞爾河谷的克魯莊園,享年六十七歲。
三、 大師小傳:
1、 達文西的童年:
李奧納多‧達文西在西元1452年4月15日出生,關於他母親的生平事蹟,並沒有留下太多可靠的記載,只知道他的母親是農家女卡特莉娜,父親是皮耶洛‧達文西,是個法律專家,達文西是他們兩個人的私生子。
達文西出生之後跟著母親一起生活,直到五歲左右才被父親接去同住;他比同父異母的弟弟、妹妹們年長許多,一直被當成獨生子撫養長大,很孤獨。
據說達文西少年時期長相很俊美,體格魁梧,很喜歡追求知識,會彈奏七弦琴,歌聲也很優美。由於他自幼展現驚人的才藝天份,父親就在他十五歲時,送他到當時佛羅倫斯極為著名的藝術家維洛奇歐的畫室當學徒。
2、 贊助者的重用:
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,富有的統治者時常聘請藝術家替自己製作藝術品。這種贊助制度促成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風氣的興盛,並因此留下眾多完美的名作。
達文西年輕時住在佛羅倫斯,那裡的麥第奇家族贊助了許多藝術家,包括米開朗基羅等人,但是他們卻不曾找過達文西。可能因為這個原因,因此達文西接受麥第奇的敵對家族──米蘭公爵史佛薩的邀請。
1482年,達文西從佛羅倫斯搬到米蘭居住,一住就住了二十年。在這段期間,達文西完成了位於米蘭的感恩聖母堂餐廳牆壁的壁畫──「最後的晚餐」。
另一位史薩佛可以說是達文西一生中最重要的贊助者,達文西在這段期間有很多創新的發明與想法,也曾短時間受到教皇私生子西薩雷‧波吉亞的邀請,替他設計建築與工程的設計圖。在達文西晚年期,則受到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的重用,前往法國服務,也在那裡度過他的餘生。
3、 滿腦子的創意:
達文西受聘於不同的藝術贊助人期間,盡情的發揮自己各方面的才華,創作了許多有趣的發明,也畫出自然科學上的觀察,呈現在他的素描手稿中;可惜的是,這些東西有的只是片段,有的尚未完成,有的礙於當時科技不夠發達不能實踐而未受到重視。
在文藝復興時期,醫學並不發達,達文西對人體醫學的研究,遠超過他所處的時代,他所畫下的人體詳細解剖圖,幫助人們理解人體的各部位。
他也曾引用羅馬建築師維魯維斯對人體比例的解釋,提出人體完美比例的理論,他認為最完美的人體比例,應該是四肢張開站立時,落在一個圓形及正方形相接的範圍內。
在工業設計方面,他設計了許多戰車、軍事武器、動力船隻、世界上第一架飛機…等。達文西滿腦子的創意無人能及,然而,他的贊助人多半不想花錢進行這些幾乎無法成功的實驗上。
4、 過度的實驗精神:
達文西十足的實驗精神為他招來惡名,名作「最後的晚餐」中使用的新技法,才過沒幾年就開始剝落;在1503年受佛羅倫斯市政府之邀,為市議會製作的「昂加里之役」,也得到相同的悲慘結果,所以在1557年時,這幅畫就被其他作品覆蓋了。
縱使大家都知道達文西才華洋溢,但是他的作品經常半途而廢的惡名卻不脛而走;因此晚年時期的達文西,面對當時新崛起,年輕又有天賦的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這兩位新秀的競爭,已經沒有贊助人要把重要的作品交付給達文西製作了。
正好當時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相當嚮往義大利的文化,藉此機會將達文西接到法國,讓他有機會一展長才,聘請他來設計橋樑和建築物。最後,這位不受到自己同胞重視的藝術天才,在六十七歲時,抑鬱死於異鄉。

四、 畫作故事:
1、 西洋藝術史上最著名的畫作──蒙娜麗莎:
蒙娜麗莎是佛羅倫斯商人法蘭西斯科‧喬孔達的第二任妻子,達文西當時受僱為喬孔達夫人繪制畫像,完成後卻決定自己保留這幅畫作,在他後來遷居法國時,還將這幅畫帶在身邊。
當大家第一眼看見這幅畫的時候,只覺得蒙娜麗莎是個很平凡的女子,身穿黑色長袍,頭罩黑紗,衣服上的縐褶紋路沒有半點華麗的裝飾,雙手輕鬆的交叉擺放在腹部前側的欄杆上,臉上似笑非笑的表情溫和而充滿神秘感,看似模糊的背景中有山川小路通往未知的遠方。
根據藝術史學家瓦薩利的推算,這幅作品大約花了達文西四年左右的時間才完成;達文西創作時,使用層層油彩,小範圍的上色,使明顯的輪廓逐漸模糊,這種畫法稱為「暈塗法」,可以使畫面上的仕女呈現出柔和的風味來。
我們現在看這幅「蒙娜麗莎」時,可能覺得一切佈局都理所當然,但是當時流行的肖像畫法是採側面構圖,而不是達文西這種正面的表情和微笑來直接表現出女士的性格,在保守的年代中確實是先進的創舉。
仔細看背景,人像兩邊的地平線竟然高度不一致,右邊像是平視遠方所看見的地平線,左邊卻像是由上往下看的俯視圖,這也是達文西創新的一個特色。
蒙娜麗莎的手畫得最為傳神,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一雙手。她的雙手原本倚著窗戶,達文西後來覺得將邊框裁去會更好,因此改為讓她的手倚著欄杆──所以在圖畫的左邊,有裁去的痕跡。
雖然「蒙娜麗莎」是有名的一幅畫,但是在十九世紀之前,它一直是不為人知的,直到二十世紀初,畫作被一名羅浮宮的管理員偷出博物館,被當時的媒體爭相報導,這幅畫材因此聲名大噪,一舉成名。
2、 高貴優雅的女子──抱銀鼠的女子:
這位看起來聰明伶俐的女子,叫做切奇莉亞‧加勒蘭妮,在當時以美貌和豐富的內涵聞名一時,她手上抱的銀鼠則是史佛薩家族的家徽。
畫面中的這位女子身體面向左方,頭部轉向右邊,眼睛溫和的往遠方凝視,雙臂抱住一隻看起來非常乖巧的銀鼠,牠的前肢似乎正要擺動。
當時繪畫人物的時候,很少有畫家會讓模特兒的身體和頭部分別轉向不同方向;達文西這樣的佈局,不但很有創意,也讓畫面呈現一種特殊的動態平衡感。
這幅畫收藏於波蘭,當地的電影導演還曾經以此為主題,拍攝一部名叫「盜走達文西」的電影呢!
3、 天使報喜──聖告圖:
「聖告圖」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達文西的作品,約完成於西元1472年。畫作的某些部份曾經遭人重畫,例如天使的翅膀,可以看出加大的痕跡。
由於達文西著重實際觀察,作品與當時一般因循公式畫出來的作品不同;而且達文西的作品中,生動細膩的繪製動、植物,和具真實感的衣物皺摺…等,都是他明顯的風格特色;加上他存留的手稿中,有疑似本畫作的草圖,學者因而判斷這幅畫是達文西的作品。
在構圖上,兩位主角分別居於畫面左右,各以三角形的穩定姿態立於兩側,即使動作不同,整個畫面比例上仍然呈現對稱之姿,表現出天使告知瑪利亞懷孕時,重大堅定的氣勢。
4、 殘存的實驗性佳作──最後的晚餐:
在人們熟識「蒙娜麗莎」之前,「最後的晚餐」是達文西最廣為人知的作品。
這件作品的內容來自《新約聖經》,故事描寫耶穌被祂的門徒出賣,在祂被羅馬的士兵逮捕的前一晚,與十二個門徒共進晚餐的情景。
用餐時,耶穌告訴十二個門徒說:「你們之中有一個人出賣我,我即將被定罪在十字架上。」頓時,門徒十分驚訝,議論紛紛。
為了描繪這個戲劇性的時刻,達文西選用當時流行的「一點透視法」,將耶穌放在畫面的正中央,十二的門徒排列在地平線上,耶穌兩側各有六位,三個一組,表情驚訝的分別討論這個驚人的消息,每一個人的動作都不相同,畫面極具張力。
餐桌並沒有華麗的裝飾,桌上也沒有豪華氣派的食物,只有麵包和紅酒,麵包象徵耶穌的身體,剝碎的麵包屑象徵耶穌的死亡,紅酒則象徵耶穌的血液。
晚餐中,門徒在耶穌的帶領下,吃下剝開的麵包,並喝下紅酒,代表在耶穌死後,門徒就要成為耶穌的代言人,負起宣教的使命。
這件作品位於米蘭感恩聖母堂餐廳的牆壁上,由於達文西創作這件作品時,實驗性的使用一般的顏料畫在濕壁畫上,加上餐廳的溼氣較重,使得這件作品在達文西還在世時就開始剝落。後代不斷的修復,有時不但無法復原,還造成原來的筆法嚴重的破壞;導致我們今天無法看見當初的原貌,但是其磅礡莊嚴的氣勢,仍然難以掩藏。
5、 慈祥的母子圖──岩窟中的聖母:
在這兩幅畫裡的環境和主題都是虛構的,達文西將主題營造在一個想像的岩洞裡,四周充滿奇形怪狀的岩石,石縫中還長出奇花異草。左側背景有一個石洞,像窗戶一樣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,呈現洞窟延伸到外面的神秘場景,是很奇特的畫法。
畫面上的人物處於一個古老的岩洞裡,聖母身穿藍色披風位於中央,左下方是正在對耶穌請安的施洗約翰,右方的嬰兒是耶穌,和容貌清秀的天使。
目前在英國倫敦的國家畫廊和法國巴黎的羅浮宮,各有一張「岩窟中的聖母」,無論是色彩、構圖和技法都大同小異。
據說,達文西在1483年受米蘭「無原罪懷胎協會」的委託,繪製一幅祭壇畫,就是羅浮宮的這幅畫。可是,後來由於付款糾紛的關係,達文西才又畫一幅一模一樣的畫來解決紛爭。然而,這一切都還是個無解的迷團。
6、 奇特的構圖──聖母聖嬰與聖安妮:
現存於羅浮宮的「聖母、聖嬰與聖安妮」畫作,是少數達文西極為喜愛,並隨身帶到法國一起共度晚年的作品之一。這件作品是他最後幾年完成的作品,當時他年事以高,對繪畫已經比較沒那麼熱中了。
這件作品的構圖仔細看起來相當奇怪,聖母瑪麗亞坐在母親聖安妮的膝上,屈身往前抱起嬰兒耶穌,耶穌手抓綿羊並轉身看著母親。這兩位女性看起來彷彿是連環動作,三個疊在一起的人物也具動態感,卻又呈現一副穩定的三角形構圖。
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時常帶有象徵意味,耶穌手上的綿羊象徵最後的犧牲,瑪麗亞手輕扯耶穌象徵想幫助他擺脫苦難;這件作品主題表現哀痛,臉上的神情卻是安詳平和的,夢幻般的背景則是達文西一貫的手法
五、 重建創作現場:
重建達文西最有名的「蒙娜麗莎」畫作的繪畫特色,讓讀者可以跟著書中建議的注意事項,模擬一幅「蒙娜麗莎」。
1、底層的畫
2、天空
3、光和水
4、層層塗敷的效果
5、山和披肩
6、描繪形貌
7、潤飾
8、細部描繪

繪本介紹:永遠的沉思者─羅丹


書名:《永遠的沉思者──鬼斧神工話羅丹》
作者:羅珞珈
出版者:三民書局
【內容介紹】
這本書分成幾個章節來介紹雕塑大師羅丹的生平事蹟:
1. 雕塑的起源:從石器時代初期,人們還在穴居的遠古時代,就知道在自己的刀柄、矛桿上,刻上屬於自己的圖案;接著在牆壁上雕刻出各種故事或風景的圖畫;之後用泥巴捏出各種物件的模型;到後來又出現大理石塑像、青銅刻花的器物、木頭、各種金屬……,素材越來越多樣化。文藝復興時期,藝術著重在表達個人的情感和思想觀念,強調作家的原創性和特色、風格,此時以米開朗基羅最具代表性,之後的三百年都是以「人物逼真、線條優美、造型華麗、外表光華柔潤、細節完整真實」為創作和審美的標準。直到羅丹出現,才打破這個雕塑傳統,他用破碎、不完整的造型、粗糙凹凸的表面,反映出塑像本身強烈的明暗和光彩;雖然他也深具高妙深厚的人體解剖知識,但是他經常只強調某個部位當作主題,完全忽略其他不重要的部分,並且拋棄傳統派「唯美」的主題,甚至幾近醜陋。(在此介紹的是他1897年的大理石作品「上帝之手」和1882年的青銅作品「我是美麗的」。)
2. 那個巨人為什麼沒有頭呢?1900年,巴黎正熱鬧舉辦世界博覽會,會場中一群人對著一尊巨人塑像指指點點、批評咒罵,因為它沒有頭、沒有手,只有厚實的軀幹和兩條正在走路、粗壯堅定的腿──這就是羅丹的作品「走路的人」。羅丹出生於1840年,父親是個警察,家境雖然貧困,父親還是讓羅丹進入貴族學校,但羅丹的同學和老師都不喜歡他。羅丹一心想當藝術家,因為這個夢想支持著他,讓他度過五年的漫長寄讀生涯。(此處介紹的是他1878年青銅作品「男人的軀幹」和1906年一系列素描草圖「來自柬埔寨的舞者」。)
3. 瑪莉亞姊姊:1854年,十四歲的羅丹回到家中,他告訴父親自己想當藝術家,引起父親勃然大怒;但羅丹仍全心外出作畫和雕塑人物造型,家中只有姊姊瑪麗亞對羅丹深具信心,不但珍藏羅丹所有稿件,對於鼓勵弟弟更是不遺餘力,在姊姊的鼓勵下,羅丹兩次去申請進入藝術學院,可惜他粗獷豪邁的風格,並未受到評審的青睞。當中1859年時,羅丹雕塑父親的頭像獻給父親,讓父親大發雷霆,但是姊姊瑪麗亞卻說,塑像跟父親的長相神似得不得了,讓父親轉怒為喜。1862年,最支持他的瑪麗亞病逝了,讓羅丹十分傷心。(此處介紹1859年的青銅作品「父親的胸像」。)
4. 去做你喜歡做的事吧:姊姊瑪麗亞去世之後,羅丹決定去修到院當修士,白天專心念經修道,晚上忍不住一直想念雕塑的感覺,長老察覺他的不安,要他離開,去做自己喜歡的事。羅丹找了一份工作,專門替人雕塑門牆上的花飾;他從不抄襲別人的作品,總是做出別緻生動的作品,深得顧客的喜愛。一天突然發現一位送貨老人的長相非常奇怪,雖然很醜陋,但是神情卻高貴莊嚴。羅丹決定以這個老人為模特兒,在寒冷的嚴冬中,羅丹的雙手凍僵了,雕像的後腦勺也裂了一大塊,但他對這件作品極為滿意,名為「塌鼻人」,熱切的送到沙龍參展,一樣又被拒於門外。多年之後,羅丹成為知名大師,再次送出這件作品,才受到大家青睞。在「塌鼻人」之後,羅丹又創作真人大小的「青銅時代」去沙龍參展,但評審竟然懷疑羅丹用真人當作裡面的模型,非常不道德;後來經過一些雕塑家朋友實地參觀羅丹的工作室,觀察他工作的過程,證實他沒有使用真人作模子,保證羅丹的清白,評審才展出他的「青銅時代」,並頒給他第三名的大獎。(這個單元介紹1864年青銅作品「塌鼻人」和1876年青銅作品「青銅時代」。)
5. 地獄門:未成名之前,羅丹收入極不穩定,有時候連買麵包的錢都沒有,但是他對藝術的熱愛和執著卻未曾消退;四十歲開始,羅丹時來運轉,一位朋友介紹他替政府主持的藝術館,接一份設計大門和雕塑大門的工作。他決定用但丁的《神曲》為主題,要求給他四年的時間,和一間大工作室;官員考慮了兩年,這期間羅丹成名了,家人開始以他為榮,父親在這時候去世了,羅丹想起來不及看見自己成功的姊姊瑪麗亞。羅丹開始動手製作「地獄門」,但是一直到他去世,這件作品都沒有做完,因為他一邊做、一邊不停的修改,做了23年,還是沒有完成。其中有一件最有名的作品「沉思者」、「亞當」、「夏娃」、「吻」、「三陰影」…等,都是膾炙人口的曠世傑作。(這個單元介紹1880-1917的青銅作品「地獄門」,包括1880青銅作品「沉思者」、1886大理石作品「思想」、1886-1898大理石作品「吻」和1881青銅作品「三陰影」。)
6. 六市民:在英法百年戰爭期間,法國的卡爾城被英軍佔領,英國國王宣布,只要有六位市民自願出來受死,就可以放過全城的市民。六位衣衫襤褸的市民,脖子上綁著繩子,從容不迫的站出來,讓英王的妻子非常感動,哀求英王放過六位市民和全城的百姓。為了紀念這六位壯士,卡爾市政府決定建造紀念碑,供人們瞻仰。羅丹自幼仰慕這六位壯士,自願為卡爾市製作雕像;但是市政府經費不足,只夠做一個雕像,羅丹還免費奉送五尊雕像。幾個月之後,羅丹完成石膏模型,讓卡爾市官員大吃一驚,拒絕接受羅丹貼近真實的設計,直到11年後,卡爾市民受不了了,自行發行彩券,籌錢請羅丹完成青銅塑像,放到卡爾市的公園中,直到1924年,銅像才挪至市政廳前的廣場。(這個單元介紹1884-1886青銅作品「六市民」、1893-1897青銅作品「巴爾札克」。)
7. 露絲姑娘:這裡介紹另一位終生支持羅丹、愛護羅丹、敬佩羅丹的女人,她就是露絲。她是一個以縫衣維生的鄉下姑娘,沒上過學,不認識字,模樣十分清秀,性格溫柔和順,非常有耐心,一心崇拜羅丹。她經常擔任羅丹的模特兒,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,不動也不說話,有時候真的又餓又累,忍不住哭泣,羅丹才讓她休息一下子。她還經常用自己微薄的收入替三餐不繼的羅丹張羅食物。她分享羅丹的喜怒哀樂,和羅丹的家人相處融洽,但是未曾加入羅丹的社交圈;有一次她為此發脾氣,羅丹未曾見過露絲發脾氣,還未她雕塑一座「親愛的人兒」的塑像。1916年羅丹中風了,露絲無怨無悔的照顧羅丹,不久露絲也病倒了,但她對羅丹的照顧卻未曾鬆懈;1917年初,羅丹終於娶露絲為妻,兩個星期之後露絲就去世了。1918年冬,羅丹受了風寒,醫生無法醫治,11月17日,羅丹也與世長辭了,埋在露絲的身邊,在羅丹的墳墓上,正是「沉思者」的雕塑。(這裡介紹1885大理石作品「蝶」。)走路的人:1900年巴黎博覽會上,一個小女孩問羅丹:「大師,這個走路的巨人,為什麼沒有手、沒有頭呢?」羅丹說:「他沒有頭、沒有手,因為他要專心走路呀!」是的,如果他有頭、有雙手,我們很自然的會把視線的焦點投注在頭部、臉部,而無法專注在「走路」這件事情上;因為他沒有頭、沒有手,反而更能引起大家的好奇、猜測和想像,也更增添這座雕像的神秘性和趣味性。

繪本介紹:米開朗基羅


書名:兒童藝術大師《米開朗基羅──力與美的雕塑大師》
編著:江學瀅
出版者:明天國際圖書
出版日期:2007年10月
【內容介紹】
一、 導讀:世界第一的藝術家──米開朗基羅
達文西、米開朗基羅、拉斐爾這三位藝術家,在西洋美術史上稱為「文藝復興三傑」,其中的米開朗基羅,是少數集雕刻、建築、繪畫之專長於一身的偉大藝術家,至今無人能出其右。
米開朗基羅十三歲進入吉爾蘭戴歐的門下之前,就已經展現他的才華;在他三十七歲時,就以西斯汀教堂的頂篷壁畫贏得「藝術之神」的美稱。之後,米開朗基羅得以接獲一件又一件的巨幅委託作品,可見當時他受重視和受歡迎的程度。
不管哪一類的作品,米開朗基羅通常都透露出人物個性上反映出來的豪氣;他最專長的男體裸像與雕刻,也因此而具有強烈的張力,深深吸引世人的目光。
他認為自己是個雕刻家,使用大理石材,細膩的雕刻出皮膚的光澤與彈性、肌肉與骨骼的線條與力度、衣服的縐摺與紋路……,讓每件作品彷彿被賦予生命般栩栩如生,似乎隨時會從架上走出來似的令人驚嘆!
二、 米開朗基羅生平年表:
1475:米開朗基羅出生,父親洛杜維柯是行政官,自視甚高但是收入微薄;母親法蘭潔絲卡生下么弟後,同一年過世。
1488:十三歲,成為吉爾蘭戴歐的學生,跟隨老師學畫。
1489:受樞機主教拉古洛拉的委託,製作大理石像「聖母哀子像」。
1501:回到佛羅倫斯,接受製作「大衛」雕像。
1504:完成「大衛」雕像。
1506:受到出土的「勞孔」雕像影響。
1508:受教宗委託,在羅馬西斯汀教堂的頂篷壁畫「創世紀」。
1512:完成「創世紀」,獲得極大的好評。
1519:開始設計麥第奇家族聖羅倫佐教堂的麥第奇禮拜堂。
1534:返回羅馬,受委託開始製作西斯汀教堂祭壇後壁畫「最後的審判」。
1546:進行羅馬聖彼得大教堂改建工程。
1564:二月十八日辭世,享年六十七歲,葬於佛羅倫斯聖克羅齊教堂。
三、 大師小傳:
1、 文藝復興的誕生:
「文藝復興」源起於義大利,大約從十四世紀開始萌芽,在十六世紀到達顛峰。它的意涵包括「再生」和「新生」兩部分,當時許多藝術家以這樣的理念進行創作,米開朗基羅就是其中之一。
西洋文化中,早期的希臘、羅馬等高度文明,在漫長的中古世紀幾乎消聲匿跡,無論各學科,都沒有太多的發展與進步。到了十四世紀,由於經濟發展與科學進步,人們開始崇尚古文明的樣式,因此在各方面都希望回復到古希臘、羅馬文明的精神。
在藝術創作的層面,無論是建築、雕刻或是繪畫,都因為崇尚古典主義,樣式深受其影響。然而文藝復興時期的各種作品,並不是一味的抄襲和模仿,而是仍能注意融入當時的時代風格,而具有自己的特色。
2、 童年的米開朗基羅:
米開朗基羅出生於西元1475年03月06日,義大利佛羅倫斯東南方的小鎮卡普雷斯,這個小鎮為了紀念這位藝術大師,,已經將鎮名改成「卡普雷斯‧米開朗基羅」。
米開朗基羅有良好的家世,家族在當地歷史悠久。他的父親是個政府官員,對自己的家世相當自負;可是當時已經是家道開始中落,經濟並不富裕。
米開朗基羅有五個兄弟,他排行第二,哥哥比他大兩歲,最小的弟弟小他六歲。他母親在生完小弟那年就過世了,使得米開朗基羅小時候是跟奶媽一起度過的。
3、 藝術家的形成:
米開朗基羅從小跟著奶媽長大,奶媽住在生產大理石的塞提亞諾鎮,先生是開採大理石的工人,使得米開朗基羅從小就與大理石為伍。米開朗自己曾經說過,他不僅喝下奶媽的奶,也一起喝下鑿子和鎚子。
童年的米開朗基羅對創作非常有興趣,可是父親極力阻止,希望他可以成為政府官員;於是米開朗基羅被送到文科學校就讀,可是米開朗基羅還是喜歡藝術,在課餘石經經常畫素描,使他的才華很快被老師發現。
後來,,父親只好不情願的將米開朗基羅送到當時知名的畫室學畫,當時他只有十三歲,就有機會拜吉爾蘭戴歐為師,跟著他學畫。不久,他發現老師經常不在,於是米開朗基羅隔年又轉向雕刻家貝爾托多學習。
4、 年輕享有盛名:
雕刻家貝爾托多當時是替佛羅倫斯最有名望的麥第奇家族工作,他所掌管的學校是一所很好的私立美術學校;可惜當時政局不穩,無法讓藝術家長時間在同一個地方工作,米開朗基羅在1496年搬到羅馬,往後幾年,他經常在佛羅倫斯和羅馬兩地往來。
21歲時的米開朗基羅,在雕刻上已經小有名氣,遷居羅馬不久之後就經常接受委託,著名的「聖母哀子像」就是完成於這個時期,目前置放於羅馬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內。
1501年之後,佛羅倫斯的政局開始穩定下來,米開朗基羅搬回家鄉,不久就接受政府的委託,雕刻著名的「大衛」雕像,並於1504年完成。
米開朗基羅的大理石雕像給人栩栩如生的感受,他到底是從哪裡學來的,誰有不知道;當他十三歲進入畫室拜師時,不但沒繳學費,還領有薪水,應該是當時他的技術精良,表現已經十分優異了。
5、 努力不懈的創作:
1506年,米開朗基羅回到羅馬,接受教宗朱里斯二世之托,預計為他的陵寢製作四十座大理石雕像。
米開朗基羅花了幾個月的時間,在卡拉拉礦場監督大理石的開採,可惜這個計畫並未實行。後來,教宗反而要米開朗基羅繪製西斯汀教堂的頂篷壁畫。
花了幾年的時間,當教堂的頂篷壁畫完成時,壁畫壯闊的氣勢,讓三十七歲的米開朗基羅再次受到肯定,得到「神聖的米開朗基羅」的美稱。
擁有盛名的米開朗基羅開始接受一件又一件的委託,也擔任建築師,設計麥第奇家族的圖書館,晚年還參與聖彼得大教堂的改建工程等工作。
米開朗基羅雄偉的創作風格和他剛烈、率直的個性有關,他不喜歡成功之後變得驕傲矯情的人,所以不斷的努力,並珍惜自己的表現機會,因而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敬重。
他以八十九歲的高齡過世,葬於家鄉佛羅倫斯;而他偉大的藝術成就,則持續不斷的影響後來的藝術家。
四、 畫作故事:
1、 溫柔的母愛──聖母哀子像:
耶穌是神之子,為了拯救世人來到世上,母親瑪利亞是溫柔的女性;耶穌平常做了很多助人的善事,並且宣揚神的作為,是個全然無罪的好人。但是在他三十三歲的時候,因為受人陷害,被釘死在十字架上。
米開朗基羅的這件作品就是耶穌受難後,母親瑪利亞哀傷的抱著兒子的遺體,悲傷難過的樣子。
米開朗基羅在二十五歲時,受樞機主教拉古拉洛的委託,製作這件雕塑品,他選用卡拉拉採石場粉紅色光澤大理石,並親自監督開採礦石的過程。
當這件作品公佈時,許多人誤以為米開朗基羅是米蘭人;所以他在半夜偷偷進入教堂,把自己的名字刻在聖母的衣服上──這也成為他唯一有簽名的雕塑作品。
2、 世界上最英俊貌美的男子──大衛:
大衛原來是一位牧羊的少年,雖然長相俊美卻不驕傲。在戰爭期間,英勇的打敗敵國的大巨人──哥利亞,成為古代以色列的國王。
米開朗基羅在1501年接受政府的委託製作這尊雕像,原本要放在大教堂中,後來因為作品太優秀了,被放到佛羅倫斯的維奇歐宮廣場。對佛羅倫斯人來說,能看到這尊為自由而戰的英雄的雕像,就是看到他們的理想。
這尊雕像是以卡拉拉的純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,高430公分,雄偉壯觀,令人不由得興起敬畏之心。
自從1872年起,原本放在廣場上的「大衛」雕像原作,被安置在佛羅倫斯藝術學院的美術館裡面;而戶外的廣場上,則放了複製品供人欣賞。
3、 世界的起源──創世紀:
在基督教的故事中,上帝創造世界之前,世界上什麼也沒有。當上帝開始創造世界時,第一天,祂把光明和黑暗分開,創造白天和黑夜;第二天,祂把水分成上和下,中間是空氣;第三天,上帝把地上的水聚成海洋,露出的土地變成陸地,還讓各地長滿植物;第四天,祂創造太陽、月亮和星星;第五天,祂又創造天空的飛鳥和水底的魚;第六天,上帝創造萬物之後,又按照自己的模樣,創造人類,把各種蔬菜、果實給人類當作食物,要人類當世界的管理者;第七天,祂累了,需要休息,所以那一天是安息日。
這段故事寫在《聖經》一開始的地方,告訴大家世界的起源。米開朗基羅在畫西斯汀教堂的頂篷壁畫時,根據這段《聖經》故事所描寫的內容為主,花了四年才完成。
《亞當的創造》是整件《創世紀》作品中最精采的部份之一,《聖經》中說,上帝完成亞當的塑像之後,祂吹了一口氣,亞當就有了生命。
圖畫中,斜躺在左邊的亞當,身體肌肉結實,舉直左手,手指和手掌無力的下垂,毫無生氣。上帝迎著強風,往前伸出強而有力的右手手臂,手指指向亞當,卻沒有碰在一起,好像要隔空傳遞一股源源不絕的電流,讓亞當開始有生命力,整個構圖也使畫面充滿緊張的氣氛,極具戲劇張力。
4、 世界的結局──最後的審判:
《聖經》故事中提到,世界末日時,神會來到世界上審判做壞事的人。
這件作品,就是當時的教宗保祿三世,請米開朗基羅將最後的審判的景象畫下來,好告誡教徒和觀賞的人。
這幅作品位於西斯汀教堂東邊的牆面上,整面牆都被這幅圖畫佔滿,成為當時最巨大的濕壁畫。畫中總共有三百多個人物,包括耶穌、天使、聖人、地獄守衛者,和正要接受審判的人們…等。
這件作品在1541年10月31日公開,宏偉的氣勢讓教宗保祿三世囋嘆不已;不過畫面中沒有穿衣服的人物畫,讓許多神職人員感覺很不舒服。因此,在保祿四世時,找來畫家維爾提拉,來幫壁畫上的人物一個個「穿上褲子──腰布」;後來,教宗克利門八世因為同樣的理由,想拆除這件作品,幸好當時美術學院的畫家們極力反對、大力勸說,才得以保留這幅曠世傑作。
5、 古典端莊的建築與雕刻──米開朗基羅的建築傑作:
米開朗基羅在接受委託西斯汀教堂頂篷壁畫之前,只是雕刻家,不是畫家;在他接受委託設計聖彼得教堂的改建工作之前,他也同樣不是建築師。可是,他卻勇於接受挑戰,也認真的把工作做到最好。
當米開朗基羅擔任建築師時,他會先畫好建築藍圖,製作黏土或是木頭模型,反覆研究之後,再到工地監工,以確保建物的品質。
只可惜,他過世時,許多建案尚未來得及完工;在他去世之後,許多設計都被修改掉,不是他原來的設計了,但是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他當初設計的雄偉建築構想。
五、 重建創作現場:
重建米開朗基羅最有名的「亞當的創造」畫作的繪畫特色,讓讀者可以跟著書中建議的注意事項,模擬一幅「亞當的創造」。
1、重視質感與色調
2、添上古老色調
3、表現肉體的立體感

2010年1月13日 星期三

繪本介紹:梵谷-流動的漩渦


書名:兒童藝術大師《梵谷──流動的漩渦》
編著:江學瀅
出版者:明天國際圖書
出版日期:2007年10月
【內容介紹】
一、 導讀:瘋狂畫家──梵谷
梵谷一生過著窮困潦倒的日子,活著的時候一張畫也賣不出去,一再面對工作、愛情、友情、創作失敗等殘酷挫折,最後選擇以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,得年只有三十七歲。然而他死後,世人爭相到美術館看他的作品,拍賣場中他的作品屢次破高價紀錄,這恐怕是梵谷生前無法想像的。
梵谷從未受過完整的美術創作訓練,靠著土法煉鋼,努力不懈,從完成第一張油畫到過世為止,短短的十年之間,,完成八、九百件油畫作品,還有相等數量的素描作品。
人生的挫折似乎從未讓梵谷失去生命的熱情,反而讓他在人生的最後幾年,將所有自己無法得到和付出的情感,全部投注在畫布上。又濃又厚的線條,像是來自梵谷內心深處的聲音,透過有力的塗抹,彷彿燃燒的氣流,快速的在畫布上流轉,形成個人獨特的畫作風格。可惜,他最後因為無法完全表達出內在過度澎湃的情感,舉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。
二、 梵谷生平年表:
1853:梵谷出生於荷蘭南部的準德爾特村,父親是牧師。
1869:從學校畢業,在海牙畫商的畫廊學習如何成為藝術品經紀人。
1875:在倫敦和巴黎的畫廊分店短暫調動之後,被解雇。
1877:搬到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,預備受訓成為神職人員。
1879:過度熱心而被除去傳教士的工作,,開始畫畫。
1880:決心當畫家,努力學畫。
1885:畫下早年的重要代表作「食薯者」。
1888:搬到法國南部的亞爾,第一次精神病發作,拿刀追殺高更,還把自己的耳朵割下來。「黃屋」是梵谷居住在亞爾時期的租屋。
1889:住進聖雷米精神病院,住了整整一年,也畫出許多著名的作品。
1890:搬到巴黎北方的奧維,接受嘉舍醫師的治療;可惜七月下旬還是舉槍自殺身亡。
1891:弟弟西奧因為無法承受哥哥過世的打擊,在六個月後也生病去世了。
三、 大師小傳:
1、 梵谷的家世:
文森‧梵谷出生於1853年3月30日,是牧師西奧‧多勒斯‧梵谷的兒子,故鄉在荷蘭南部的準德爾特村。梵谷出生前,有個哥哥也叫文森‧梵谷,可是出生沒多久就去世了,所以梵谷是家中第一個養活的孩子,他還有一個弟弟和三個妹妹。
梵谷有一位叔叔是海牙古皮爾連鎖畫商的合夥人,因此梵谷在十六歲從學校畢業後,就在畫廊當實習店員。
梵谷對於藝術作品有著與生俱來的敏感度,二十歲時,他就被調到古皮爾公司的倫敦分店,後來也被調到巴黎分店工作,在這兩個地方,梵谷有機會看到許多的美術館,了解到當時的流行藝術。
2、 成為傳教士:
梵谷在倫敦工作的時候,愛上房東的女兒,但是對方當時已經有未婚夫,因此拒絕梵谷的追求,這件事讓梵谷變得沉默寡言、消極退縮。
後來梵谷被調到巴黎工作,老闆看他工作很不認真,就把他解僱了。這段期間,他看到大都市裡窮人生活的悲慘,很想幫助他們,所以他開始轉向宗教發展。在二十二歲那年,他當上衛理公會的牧師,在倫敦郊外傳教,可是他因為工作太認真,影響了身體健康。
梵谷二十四歲時,回到荷蘭,進入神學院讀書,可是它真正想做的事是拯救窮人,不是學術研究,所以沒多久他就放棄學業,轉到比利時礦區擔任助理傳教士。
梵谷心地善良,將自己所有的財物都送給窮人,卻被上司誤認為走火入魔,將他解雇。
梵谷的弟弟西奧小他四歲,是個很成功的畫商,在梵谷生活潦倒的時候,不時在經濟和精神上幫助哥哥。兄弟兩人手足情深,分隔兩地時,經常有書信往來,這些書信後來被出版,成為了解梵谷的重要資料之一。
3、 努力成為畫家:
梵谷在二十七歲之前,當過畫商和傳教士,最後都被解雇。這段心靈受傷期間,他發現素描能夠安慰自己,所以他又決定當一個畫家。他所有的繪畫技巧,幾乎都是自己學來的,他努力模仿其他畫家的作品,也閱讀古皮爾商會出版的書籍。
一開始,梵谷花很多時間畫素描,接著才漸漸接觸油畫;大約在他二十八歲的時候,畫出人生中第一幅油畫作品。也由於他花很多時間練習畫畫,進步十分神速,1885年的「食薯者」是他早年的代表作。
三十二歲開始,梵谷搬到法國與弟弟西奧同住,,從此在法國發展。他在法國認識高更和畢沙羅等藝術家,同時受到當時「印象派」畫風的影響,作品開始出現明亮鮮豔的色彩。
三十六歲時,梵谷患了精神衰弱病,開始出現幻覺,可是他還是努力作畫。
4、 無法控制的瘋狂情感:
患了精神衰弱病的梵谷,自願住進法國南部的聖雷米精神病院,他時常利用沒有發病的時候畫素描畫和油畫,主題包括醫院工作人員的畫像,和到附近畫風景畫。
到了1890年5月,梵谷覺得自己的病情好轉了,搬到巴黎北邊的小鎮奧維居住,那裡有許多藝術家聚集,同時他也一邊接受佳舍醫師的治療。
剛開始的時候,梵谷的精神狀況還不錯,,不久卻又發作,讓梵谷對自己始終無法治癒的病情感到絕望,後來在三十七歲那年舉槍自盡。而終生支持哥哥的西奧,也因為無法承受哥哥自殺的打擊,在六個月後生病去世了。
梵谷當藝術家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十年,前五年努力學習和摸索,現在大家熟悉的知名作品幾乎都是後五年創作的,有些作品很快就完成,尤其是最後兩三年,有時候連續兩三個星期,都是以一天一幅畫的速度來創作,色彩非常鮮艷,筆觸也相當奔放。在十年之中,梵谷總共完成八百二十幅油畫作品,和等量的素描作品,真是不可思議。
四、 畫作故事:
1、 有個性的面孔──自畫像:
梵谷認為,畫家如果想提高技巧,最快、最可靠的方法就是畫人像;可是請模特兒要花錢,生活都成問題的梵谷只好省錢畫自己,因此他總共畫了四十幅以上的自畫像。
另外還有一個原因,就是梵谷很崇拜十七世紀的荷蘭畫家林布蘭,林布蘭一生也畫下很多自畫像,所以梵谷也同樣畫了很多自畫像。
梵谷大部分的自畫像,都有短頭髮和紅色鬍子,眼窩凹陷,眉頭深鎖,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。
2、 熱情的太陽花──向日葵:
1888年,梵谷覺得厭倦住了兩年巴黎城市生活,搬到法國南部的亞爾小鎮。這個小鎮曾是羅馬時期的重要城市,十九世紀後變成田園風光,遍地都是金黃色的向日葵。
梵谷覺得向日葵綻放出太陽般耀眼光芒,對梵谷有特別的意義。梵谷用鮮豔的黃色、橘色畫向日葵,象徵友情、希望,而花朵本身象徵感謝。
1888年八、九月之間,梵谷畫了大量的向日葵,有的含苞待放,有的盛開,有的花苞緊閉……,姿態和色彩都相當豐富。
3、 和藹的材料店老闆──唐吉老爹:
唐吉老爹是巴黎街上畫材店老闆,他的顧客包括相當多知名的藝術家,例如高更、莫內、塞尚、雷諾瓦、梵谷……等人。唐吉老爹非常親切,知道很多藝術家生活都很拮据,時常允許畫家用作品交換畫布、顏料,因此收集了不少作品,有時候也幫忙賣畫。
梵谷第一幅賣掉的作品,就是在唐吉老爹的店裡賣掉的,可惜當時梵谷已經去世了。
唐吉老爹的店裡,有很多日本浮世繪的畫作,梵谷很喜歡這些色彩鮮豔、線條簡單的作品風格,因此把這些畫也畫進唐吉老爹畫像的背景裡面。
4、 絢麗多彩的星空──星夜:
大家的目光,很容易被畫中奇特的景象深深吸引著,畫中天空如漩渦一樣流動的雲,可以看做是雲層中流動的月光,穿梭在星星和月亮之間,不停的旋轉、顫動、往前推進。星月散發的光芒,永恆而穩定,照射在流動的雲朵上,,形成緩慢的巨浪,滾過山腳下的小鎮。
這幅「星夜」是梵谷住進聖雷米醫院第一個月時的作品,當時他的精神狀況雖然不佳,但是他巧妙的將雲、星星、月亮,以漩渦的節奏,相互緊密結合融在一起,使人察覺到宇宙驚人的力量,不禁屏氣凝神專注欣賞。
5、 畫家的房間──亞爾的臥房、黃屋:
梵谷在巴黎住了一段時間之後,因為他脾氣暴躁,很難與人相處,讓他又嚮往充滿陽光的鄉間生活,因此搬到法國南部的亞爾小鎮,他覺得這裡跟他想像中的日本一模一樣。
在亞爾,他租了一棟黃色房屋,用弟弟西奧給他的生活費裝潢房子,此時他的精神狀況很好,輕鬆愉快,因此用色單純,他將自己的臥室畫下來,充滿平和安祥。
6、 藝術家喜愛的小咖啡店──夜間咖啡屋、星夜咖啡座:
兩幅畫作,一幅是室內的樣貌,一幅是戶外的樣貌。這家咖啡館位於亞爾的拉馬定廣場,現在還矗立在原地。這是當時所謂的「午夜咖啡館」,夜遊者如果付不起住宿費,或是喝醉了到處被拒絕,都可以在這裡落腳。
室內的這張作品,梵谷用強烈透視感的構圖,讓空間呈現鉅大張力,鮮豔的色彩和燈光的線條,表現出像喝醉酒者頭昏腦脹、視線模糊的感覺。
室外景色的這張畫,主要是鮮豔的黃色,和多層次的藍色,為主要的強烈對比,使得咖啡屋戶外的燈光,在夜晚的巷道中,顯得格外明亮。
五、 重建畫作現場:
重建梵谷最有名的「向日葵」畫作的繪畫過程,讓讀者可以跟著書中的步驟,模擬一幅「向日葵」。
1、畫草圖
2、塗色
3、使用厚塗法
4、花的潤飾
5、線的潤飾
6、細部描繪

※《哥哥─梵谷的故事》書本內容:
※學習單:
※梵谷傳記(有詳細的梵谷生平事蹟)
1.《陽光下的播種者》:
2.《梵谷——流動的漩渦》:
3.《我的梵谷》:
謝謝大家

2010年1月10日 星期日

繪本介紹:我的莫內


書名:藝術探險系列2
《我的莫內──陽光與睡蓮》
文圖:楚‧凱莉
翻譯:劉清彥
出版者:青林國際出版社
【內容介紹】
版權頁之後,有一封「布蘭特老師的信」,內容是這樣寫的:
「親愛的同學:
我們的『藝術探險營』即將結束,希望你們和我一樣喜歡這門課。
想到要讀你們的報告,我很興奮。
寫報告的時候,你們可以想一想下面幾個問題:
為什麼你要選這位藝術家?
如果你可以問這位藝術家三個問題,你會問什麼?
你有沒有發現什麼令你驚訝的事?
祝你們好運,寫得愉快!
布蘭特老師」
首先,作者先介紹他為什麼選擇莫內的原因:去年他到波士頓去探望奶奶,他帶作者去參觀美術展,因為作者的爸爸像他這麼大的時候也看過同樣的作品。奶奶要他先閉上眼睛,牽著他的手往前走,再睜開眼睛──作者大吃一驚,只看到一點一點的油彩,離他非常近。奶奶再叫他後退,點狀的油彩變成美麗壯觀的大教堂!除此之外,作者也很喜歡莫內其他的作品,有睡蓮、河流和火車,因此他決定選克勞德‧莫內當作報告的主題。
其次開始介紹莫內的生平事蹟,他的家庭背景、還有一些趣聞軼事和一生的經歷,他從小就喜歡畫畫,把老師畫成滑稽的樣子,還把那些圖畫賣給同學。(作者在一旁附上自己的畫,說賣兩毛五分錢都沒有人要呢!)
書中還少不了許多精美的彩圖,介紹莫內一些知名作品,包括「格爾奴葉」、1894年「盧昂大教堂的正面──清晨」、1933年「馬里奧‧奧查德」、1865年「退潮時的海威」、「夜晚或消失的幻影」、「花園中的婦女」、「麗春花」、1872年「印象‧日出」、1877年「聖拉薩車站:火車到站了」、1879年「臨終的卡蜜兒」、1884年「波地吉拉的別墅」、1916年「睡蓮」、1914-1918年「睡蓮:早晨低垂的楊柳」等畫作,以及照片:莫內在吉維尼的花園、莫內獨照、吉維尼花園中的莫內和橋等珍貴相片,作者還加上旁白,醒讀者注意仔細觀察欣賞的重點或特徵……,相當溫馨可愛。
最後有作者想問莫內的三個問題:
「1.你最喜歡哪一幅畫?
2.你是否曾經後悔撕掉自己的畫?
3.如果你活在現代,你會畫什麼?」
下方還有老師的回覆:
「史帝文:我希望你比莫內喜歡上學!
我也希望有一天你能看到幾幅睡蓮的原畫。
(如果你到紐約市,你可以在現代美術館看到)
你畫我的那張圖好像不大正確, 但是你這份報告做得好極了! 布蘭特老師」
封底有作者寫給老師的短語:
「親愛的布蘭特老師:
這是我的報告,關於我最喜歡的畫家,
克勞德‧莫內。你知道他很少喜歡自己的畫嗎? 他撕掉了一大堆,甚至還把它們丟進河裡!
我希望你喜歡我寫的報告!
史帝文‧派卡德」在後面的蝴蝶頁,有本書作品頁碼、作者創作年代、現在收藏地點或收藏者、圖片授權說明等資料,讓讀者對本書介紹的作品大致上有個清楚的概念。

2010年1月7日 星期四

繪本介紹:我的梵谷


書名:藝術探險系列1
《我的梵谷──向日葵和星空》
文圖:瓊安‧賀洛普
翻譯:劉清彥
出版者:青林國際出版社
【內容介紹】
版權頁之後,有一封「布蘭特老師的信」,內容是這樣寫的:
「親愛的同學:
我們的『藝術探險營』即將結束,希望你們和我一樣喜歡這門課。
想到要讀你們的報告,我很興奮。
寫報告的時候,你們可以想一想下面幾個問題:
為什麼你要選這位藝術家?
如果你可以問這位藝術家三個問題,你會問什麼?
你有沒有發現什麼令你驚訝的事?
祝你們好運,寫得愉快!
布蘭特老師」
作者一開始先說明他之所以選擇研究梵谷的原因,竟然是因為他在電視上看到,梵谷的一幅名叫「嘉塞醫生的畫像」的作品,拍賣到了八千兩百多萬美金,因而引起他的好奇心。他以為梵谷因為當了畫家侕變成一個超級大富翁,所以才決定研究梵谷,才發現梵谷一生都很窮困,在他死後才開始變得有名。
此外作者還說到,梵谷一生當中寫了非常多封信,還會在信紙的周圍加上很多插畫和說明;於是作者也決定有樣學樣、如法炮製,在自己的報告周圍上加插畫。
接著,就開始介紹梵谷的生平事蹟,他的家庭背景、還有一些趣聞軼事、工作的怪習慣和一生的經歷,清楚的介紹了梵谷和弟弟西奧的親密情感;因此後來梵谷到外地工作、學畫時,經常寫信的弟弟西奧,表達自己對他深刻熱切的思念……。
書中還少不了許多精美的彩圖,介紹梵谷一些知名作品,包括1889年「星夜」、1890年「嘉塞醫生的畫像」、1889年「梵谷自畫像」、1885年「吃馬鈴薯的人」、喬治‧秀拉1884年「大傑特島的星期日下午」、1887年「日本女人」、1887年「老唐居先生」、1888年「黃色的居所」、1889年「向日葵」、「郵差約瑟夫‧洛林」、1888年「在阿羅的臥室」、「耳朵包著繃帶的自畫像」、1888年「阿羅的紅色蘿蔔園」……等,以及幾禎梵谷或他的物品的照片。
還有作者想問梵谷的三個問題:
「1.你會不會後悔割掉自己的耳朵?
2.你最滿意的作品是哪一幅?
3.你生命中最快樂的日子是哪一天?」
作者也為梵谷感到遺憾,因為梵谷一生都不快樂,他在37歲時舉槍自盡,讓作者很難過!
梵谷還有四件事情讓作者覺得驚訝:
1.他很窮。
2.他割掉自己的耳朵──作者希望他沒做過這件事。
3.他一輩子只賣掉一幅自己的畫。
4.梵谷只當了十年畫家,他27歲開始學畫,在37歲過世,一共畫了一千七百多幅畫,幾乎兩天就要完成一幅!
之後一頁是作者在讀梵谷傳記資料時,所學到的生詞(畫像、自畫像和靜物畫)。
下方還有老師的回覆:
「親愛的布雷德:
我很驚訝你對文生‧梵谷做了這麼深刻的研究,這份報告非常棒」!)
你可以看一看麥克,凡尼西亞寫的梵谷傳,那是一本不錯的書。
布蘭特老師」
封底有作者寫給老師的短語:
「親愛的布蘭特老師:
這是我的「藝術探險營」報告,
我學到很多關於文生‧梵谷的事。
你知道他的畫必須等兩個
星期才會乾嗎?
因為他總是把顏料塗得很厚!
布雷德‧巴克」 最後在後面的蝴蝶頁,有本書作品頁碼、作者創作年代、現在收藏地點或收藏者、圖片授權說明作品尺寸大小等資料,讓讀者對本書介紹的作品大致上有個清楚的概念。

※《哥哥─梵谷的故事》書本內容:
※學習單:
※梵谷傳記(有詳細的梵谷生平事蹟)
1.《陽光下的播種者》:
2.《梵谷——流動的漩渦》:
3.《我的梵谷》:
謝謝大家

2010年1月6日 星期三

繪本介紹:花婆婆


書名:《花婆婆》
文圖:芭芭拉‧庫尼
圖:方素珍
出版者:三之三出版社
初版1刷:1988年10月
初版25刷:2008年9月
【內容介紹】
花婆婆住在海邊的一棟房子裡,周圍佈滿各種顏色的花,藍色、紫色、粉紅色……;花婆婆個子小小的,是作者的姨婆,她叫做艾莉絲,常常對作者訴說她很年輕的時候的事情。
有一次花婆婆對作者說,當她還只是一個小女孩的時候,住在一個海邊的城市,可以看見很多大小船隻,很多年以前,她的爺爺就是搭一艘大船來到美國的。
艾莉絲的爺爺在家裡的樓下開了一間店,雕刻一些船頭的人像、擺在店門口的印地安人像;他也是個藝術家,偶爾會畫海邊的風景,當他很忙的時候,艾莉絲會幫爺爺在畫布上畫幾朵白雲。
每次爺爺說完故事,艾莉絲總會說,她長大以後也要像爺爺一樣,去遠方旅行、住在海邊;爺爺笑著要愛麗絲記得做第三件事情──做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。
艾莉絲長大了,她離開家鄉,住在一個離海很遠的城市中,這時候大家都叫她盧小姐。盧小姐在圖書館工作,每天認真清理書上的灰塵、把書排整齊、幫大家找書;她常常在冬天的時候,到公園的溫室看花草,在溫暖潮濕的空氣中聞著甜甜的茉莉花香,讓她感覺到熱帶島嶼的氣息。
因此,盧小姐真的來到一座熱帶島嶼,島上的居民養猴子和鸚鵡當寵物。她到海邊散步、撿貝殼,遇見村長百瑞加,到村長家作客;要離開的時候,村長送她一個珍珠貝,刻著:「我永遠記得你」,艾莉絲感動的說她也會永遠記得村長。
盧小姐到處旅行,爬過高大的雪山,穿過熱帶叢林,走過沙漠,看過獅子在遊戲、袋鼠在跳躍,也交到一些難忘的好朋友;最後她來到東方一個小國家,從駱駝背上摔下來,背部受傷了。她覺得自己太笨手笨腳了,決定結束旅行,找個海邊的房子住下來。
她在房子周圍開闢一個花園,當她撒下種子的時候,覺得非常快樂。她想起當初答應爺爺,做一件讓世界更美麗的事,開始不斷的努力思考。第二年春天,盧小姐的背痛又發作了,大部分的時間她都躺在床上不能動,無意間從臥室的窗戶看見外面的花園,才發現自己前一年夏天撒下的花種子,已經開滿藍色、紫色和粉紅色的花朵,輕輕的搖曳著。她對自己說,她喜歡這種魯冰花,等到自己可以下床的時候,她要撒下更多的種子,讓花園開出更多的花。
但是她一直躺著,無法完成這個心願,等到下一個春天,她才下得了床。她慢慢的散步,走到山坡上,驚喜的發現山上長了一大片繽紛的魯冰花,原來自己撒的花種子被風吹到山坡上了──這件事帶給她一個很棒的靈感。
盧小姐寫信訂購了一大包魯冰花的種子,整個夏天,她的口袋總是裝滿種子,一面散步、一面撒下種子,公路邊、小路旁、學校附近、教堂後面、空地上、高牆下……,只要是她走過的土地,她就不停的撒種子:盧小姐每天都很高興的出去撒種子,背也不痛了,大家都叫她「怪婆婆」。
第二年春天,那些種子幾乎都同時開花了,原野上、山坡上,開滿藍色、紫色和粉紅色的魯冰花,沿著公路、小路,明亮的點綴在學校和教堂周圍,連空地上和高牆下,也都開滿美麗的魯冰花──她終於完成第三件事,也是最困難的一件事! 姨婆現在已經非常老了,頭髮已經白了,還是不停的種花,大家都喊她「花婆婆」。作者常常和朋友圍著姨婆聽她說故事,她也同樣要求作者,一定要做一件讓世界更美麗的事。

2010年1月4日 星期一

板橋林家花園學習單


請自行放大到A4再列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