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部落格僅供班級共讀教學參考使用, 請大家務必購買正版書籍!

2022年11月14日 星期一

“衝吧!新住民的奮鬥記”小說介紹

 


書名:衝吧!新住民的奮鬥記

文:胡儀芬

圖:吳姿蓉

出版者:新北市政府政風處

出版年月:202112

【內容簡介】

一.  糖果的滋味

    小蟬放學後跟同學去金邊車站附近的商場逛街,同學想送髮帶給小蟬,說是知道小蟬爸爸過世,生活會有困難;小蟬的媽媽和哥哥要去工作賺錢,小蟬跟外婆住在一起,當小蟬想念外婆時,她就會吃一顆糖果,外婆家有請傭人幫忙,家裡什麼都不缺,而且媽媽說過,自己有能力就自己解決問題,不要隨便接受別人的好處。

    小蟬決定回家陪外婆吃飯,她拿出手裡捏著的糖果,有點融化,吃起來變得有點鹹鹹的。

    30年後,小蟬坐在立法院開會,她已經從柬埔寨嫁到臺灣,她當了班級媽媽、故事媽媽、導讀媽媽、圖書館媽媽……,後來又接下生命線、移民署、警察局……等柬埔寨的義工,獲選十大傑出青年,更當選立委。

    民眾請小蟬幫忙,後來有人為了感謝小蟬,買了禮盒送給她;小蟬婉謝對方的禮物,說這是自己該做的事,不可以收禮。

 

二.  九十八分的考卷

    在緬甸曼德勒的大街上,到處張燈結綵,因為快要過年了,看起來一片喜氣洋洋。班上也有很多同學說要請假,因為要幫忙大掃除、做家事。珍珍還是每天去上學,快要期末考了,她想去上學、準備考試。她的成績在班上不是最優秀的,但是她喜歡看到自己努力之後有進步的感覺。

    終於考完了,老師發考卷的時候,宣布珍珍的分數是全班最高的,她考了98分,她很開心,老師和同學也都給她掌聲鼓勵。珍珍放學回家後,再次看考卷,發現自己寫錯了,老師沒有發現。她內心很掙扎,如果誠實的跟老師說,那她就不是全班最高分了!

    隔天到教室,珍珍想都沒想就去跟老師說考卷改錯了,老師檢查考卷,確實要再扣3分,不是全班最高分了。同學都很不可思議的看著珍珍,但是珍珍並不難過,反而露出笑容。

    珍珍在緬甸念完大學後,聽老師的建議,到臺灣念師範大學,一路克服學習和賺取學費的困難,半工半讀,非常辛苦;老師知道了,讓珍珍到辦公室打工。珍珍知道老師對自己的照顧,決定更用功完成學業,不辜負老師的心意。

 

三.  電話的承諾

    佳義是就讀菲律賓的華人學校的學生,早上學菲律賓語和英語,下午學中文,回到家要講福建語;但是每次學校舉辦朗讀比賽,老師都不讓她參加,說她的菲律賓語不夠標準。

    後來佳義轉到當地的菲律賓小學,只要有演講比賽、表演活動,老師都不讓佳義上台,同樣因為她的菲律賓語不標準。佳義下定決心要把語言學好,無論是英語還是菲律賓語,她都認真的練習和寫筆記。終於在日積月累的努力下,她有了明顯的進步,越說越道地。

    佳義來到臺灣工作,在人力公司擔任翻譯人員,協助移工溝通的工作。有一次,佳義接到的任務是幫助菲律賓移工突然過世,要連繫家人處理移工的後事。她鼓起勇氣打國際電話,聯繫移工的太太,討論辦護照、訂機票、聯繫殯儀館(遺體不火化)、申請保險理賠……等所有事項。

    經過一年的努力,佳義終於完成這項艱鉅的任務;期間曾經分身乏術、遭遇無數困難和挫折,但是她還是堅持到底,想到自己答應家屬要幫忙,讓她有動力克服困難,完成自己的承諾。

 

四.  我們是牛,不跟馬比

    在印尼的直木港鎮上,美連的家庭經濟算是中等,媽媽是老師,特別要求孩子要有規律,自己照顧自己。美連會羨慕住大庭園房子的鄰居,吃醬油拌飯時也會想要吃大餐;哥哥告訴美連,媽媽去市場買菜,知道一位認識的阿姨生病了,沒錢看醫生,美連的媽媽帶著這位阿姨搭車去醫院,還把菜錢都給阿姨了。

    隔天上學時,美連聽到同學的姐姐被叫小偷,美連覺得不相信,後來發現是因為沒錢吃東西,所以餓到受不了時才會偷拿食物。

    美連的外公在開碾米工廠,有一天外公拿了50公斤的米給美連家,美連趁著家人不在家,拿了一袋送給那位同學。美連想起媽媽說過的話:「我們雖然是牛,但是我們也能幫助別人。」

    媽媽笑著問美連,米好像少了,美連低著頭說,她拿去幫助同學了。

    長大後找工作,那時印尼有很多公司需要懂中文的員工,薪水也比較多;美連決定到臺灣學中文,多賺點錢。剛到臺灣,因為語言不通、工作沒做好,經常挨罵;有些同鄉覺得是被欺負、被輕視,但是美連覺得不是這樣,自己選擇來臺灣,就要勤勞的多問、多學,不要怕辛苦,就會有進步。

    美連不像馬一樣衝在前面,而是像牛一樣腳踏實地、穩重可靠,勇於負責、樂於助人。

 

五.  小老師的魔力

    放學鐘聲一響起,小朋友們都迫不及待的背著書包衝出校門,只有美芳還坐在位置上,複習今天學的課程內容。

    美芳住在越南胡志明市,家中經濟算中等,父母非常重視小孩的學習;附近有很多小朋友不能上學,美芳媽媽買了一塊大黑板,還搬動家具,挪出空間放小椅子,成了一間有模有樣的小教室,讓美芳擔任小老師,教沒去上學的孩子讀書認字,把每天學到的教給小朋友。

    因為要當小老師,美芳格外認真學習,遇到不懂得就去請教老師,直到明白為止,無形中讓自己學業進步,也更有責任感。

    長大之後,美芳來到臺灣,成了一位家庭主婦,等到孩子上學後,也去學校當義工媽媽。有越南來的轉學生小羽,不會說中文,教務主任請美芳幫忙。美芳用越南話跟轉學生小羽溝通,慢慢教她中文,也教她功課,讓她慢慢跟上大家。

    後來小羽回越南探望媽媽,半年才回臺灣,小羽功課又跟不上大家,又變得退縮,甚至完全不說話了。美芳明白不能只輔導課業,她也一直鼓勵小羽,陪伴她、關心她,讓她有自信,不再膽小退縮。

 

六.  一句真誠的招呼

    怡貞小學畢業後就要去工作了,她一方面為不能繼續念書而難過,一方面又為可以賺錢幫忙家裡而開心。

    怡貞來到大城市芭達雅,這裡有很多紡織工廠和服飾公司,她先當修改衣服的學徒,領一些工錢,出師成為師傅後,還能接訂單做衣服的裁縫師,每個月都可以寄錢回家,貼補家用。

    有一天,服飾店的老闆娘的先生突然病倒,老闆娘驚慌失措,怡貞說她可以幫忙照顧小孩,請老闆娘安心去醫院照顧病人。服飾店暫停營業,怡貞領不到薪水,無法寄錢回家,姊姊叫怡貞趕緊離開,怡貞拒絕,說她無法袖手旁觀,老闆娘非常感謝怡貞大力相助。

    怡貞來到臺灣工作,也在臺灣結婚生子。兒子兩歲時發現是遲緩兒,怡貞帶著兒子一起上復健課,也去國小的補校學中文和注音符號,後來還去學校當志工媽媽。

    有泰國轉來的國中生,完全不會中文,輔導新住民協會的工作人員打電話來尋求怡貞幫忙,怡貞先用泰文跟他打招呼,又一直去陪他聊天,慢慢教他中文,也給他關懷和信心,讓他重新燃起學習的動力,也更快融入這裡的環境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※書本內容:

https://pc2052.pixnet.net/blog/post/567343452

http://pc2052yeh.blogspot.com/2022/11/blog-post_14.html

※學習單:

https://pc2052.pixnet.net/blog/post/567403172

http://pc2052yeh.blogspot.com/2022/11/blog-post_30.html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