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月24日 星期日

繪本介紹:達文西


書名:兒童藝術大師《達文西──全能的天才畫家》
編著:江學瀅
出版者:明天國際圖書
出版日期:2007年10月
【內容介紹】
一、 導讀:全能的天才──達文西
你能想像世界上有一個人可以集「藝術家」、「發明家」、「工程師」、「建築師」、「植物學家」、「音樂家」、「醫學解剖家」於一身嗎?你可以猜到這個人是誰嗎?他就是鼎鼎大名、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達文西。
達文西的「蒙娜麗莎」,是世界上最多人喜愛、知名度最高的一幅畫作。但是達文西留下的作品並不多,這可能和他太過才華洋溢,無法長時間專注於一件事上有關。對達文西來說,思考和實驗總是不斷的接踵而至,一旦想到一件有趣的事,達文西馬上轉向這件吸引他的新奇事物,導致許多計畫都無疾而終,沒有辦法完成。
達文西喜歡以他自己所實驗出來的顏料來作畫,可惜他研發的畫材成品,多半禁不起時間的考驗,甚至會邊畫邊剝落──因為這個原因,使得他留下來的作品更稀少了。
除了繪畫材料與技法的實驗,他天馬行空的想像,已經遠超過當時人們的思考。在傳世的達文西的素描手稿中,就已經發現有相當精密的現代科技設計圖,像是飛機、降落傘、坦克車、機關大砲、螺旋槳輪船……等;這在五百多年前來說,是多麼難以想像的事情啊,當然以現在的科技來說,是輕而易舉的任務了。達文西的創造力和科技的遠見,也由此可見一斑。
今日的科技進步,讓人很容易就遺忘達文西對科技和發明的成就,這也更加凸顯了達文西對藝術的貢獻,因為在他繪畫中所流露的永恆,無人可以取代。
二、 達文西生平年表:
1452年,達文西出生,父親是位事業有成的法律專家,母親是農家女;達文西是父母的「非婚生子女」。
1467年,十五歲,成為佛羅倫斯名畫家兼雕刻家維洛奇歐的學生。
1472年,完成第一幅畫作──「聖告圖」。
1490年,為切奇莉雅‧加勒蘭妮繪製「抱銀鼠的女子」。
1495年,受邀為米蘭的感恩聖母堂的餐廳牆壁繪製「最後的晚餐」。
1500年左右,繪製「聖母、聖嬰與聖安妮」大型草圖,但沒有完成。
1502年,擔任波吉亞的軍事工程師。
1503年左右,繪製「蒙娜麗莎」。
1507年,在米蘭為法王路易十二工作。
1516年左右,接受法國法蘭西斯一世的邀請,前往法國,安居於安波瓦茲城附近,並在那裡度過晚年。
1519年,五月二日逝世於法國羅亞爾河谷的克魯莊園,享年六十七歲。
三、 大師小傳:
1、 達文西的童年:
李奧納多‧達文西在西元1452年4月15日出生,關於他母親的生平事蹟,並沒有留下太多可靠的記載,只知道他的母親是農家女卡特莉娜,父親是皮耶洛‧達文西,是個法律專家,達文西是他們兩個人的私生子。
達文西出生之後跟著母親一起生活,直到五歲左右才被父親接去同住;他比同父異母的弟弟、妹妹們年長許多,一直被當成獨生子撫養長大,很孤獨。
據說達文西少年時期長相很俊美,體格魁梧,很喜歡追求知識,會彈奏七弦琴,歌聲也很優美。由於他自幼展現驚人的才藝天份,父親就在他十五歲時,送他到當時佛羅倫斯極為著名的藝術家維洛奇歐的畫室當學徒。
2、 贊助者的重用:
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,富有的統治者時常聘請藝術家替自己製作藝術品。這種贊助制度促成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風氣的興盛,並因此留下眾多完美的名作。
達文西年輕時住在佛羅倫斯,那裡的麥第奇家族贊助了許多藝術家,包括米開朗基羅等人,但是他們卻不曾找過達文西。可能因為這個原因,因此達文西接受麥第奇的敵對家族──米蘭公爵史佛薩的邀請。
1482年,達文西從佛羅倫斯搬到米蘭居住,一住就住了二十年。在這段期間,達文西完成了位於米蘭的感恩聖母堂餐廳牆壁的壁畫──「最後的晚餐」。
另一位史薩佛可以說是達文西一生中最重要的贊助者,達文西在這段期間有很多創新的發明與想法,也曾短時間受到教皇私生子西薩雷‧波吉亞的邀請,替他設計建築與工程的設計圖。在達文西晚年期,則受到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的重用,前往法國服務,也在那裡度過他的餘生。
3、 滿腦子的創意:
達文西受聘於不同的藝術贊助人期間,盡情的發揮自己各方面的才華,創作了許多有趣的發明,也畫出自然科學上的觀察,呈現在他的素描手稿中;可惜的是,這些東西有的只是片段,有的尚未完成,有的礙於當時科技不夠發達不能實踐而未受到重視。
在文藝復興時期,醫學並不發達,達文西對人體醫學的研究,遠超過他所處的時代,他所畫下的人體詳細解剖圖,幫助人們理解人體的各部位。
他也曾引用羅馬建築師維魯維斯對人體比例的解釋,提出人體完美比例的理論,他認為最完美的人體比例,應該是四肢張開站立時,落在一個圓形及正方形相接的範圍內。
在工業設計方面,他設計了許多戰車、軍事武器、動力船隻、世界上第一架飛機…等。達文西滿腦子的創意無人能及,然而,他的贊助人多半不想花錢進行這些幾乎無法成功的實驗上。
4、 過度的實驗精神:
達文西十足的實驗精神為他招來惡名,名作「最後的晚餐」中使用的新技法,才過沒幾年就開始剝落;在1503年受佛羅倫斯市政府之邀,為市議會製作的「昂加里之役」,也得到相同的悲慘結果,所以在1557年時,這幅畫就被其他作品覆蓋了。
縱使大家都知道達文西才華洋溢,但是他的作品經常半途而廢的惡名卻不脛而走;因此晚年時期的達文西,面對當時新崛起,年輕又有天賦的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這兩位新秀的競爭,已經沒有贊助人要把重要的作品交付給達文西製作了。
正好當時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相當嚮往義大利的文化,藉此機會將達文西接到法國,讓他有機會一展長才,聘請他來設計橋樑和建築物。最後,這位不受到自己同胞重視的藝術天才,在六十七歲時,抑鬱死於異鄉。

四、 畫作故事:
1、 西洋藝術史上最著名的畫作──蒙娜麗莎:
蒙娜麗莎是佛羅倫斯商人法蘭西斯科‧喬孔達的第二任妻子,達文西當時受僱為喬孔達夫人繪制畫像,完成後卻決定自己保留這幅畫作,在他後來遷居法國時,還將這幅畫帶在身邊。
當大家第一眼看見這幅畫的時候,只覺得蒙娜麗莎是個很平凡的女子,身穿黑色長袍,頭罩黑紗,衣服上的縐褶紋路沒有半點華麗的裝飾,雙手輕鬆的交叉擺放在腹部前側的欄杆上,臉上似笑非笑的表情溫和而充滿神秘感,看似模糊的背景中有山川小路通往未知的遠方。
根據藝術史學家瓦薩利的推算,這幅作品大約花了達文西四年左右的時間才完成;達文西創作時,使用層層油彩,小範圍的上色,使明顯的輪廓逐漸模糊,這種畫法稱為「暈塗法」,可以使畫面上的仕女呈現出柔和的風味來。
我們現在看這幅「蒙娜麗莎」時,可能覺得一切佈局都理所當然,但是當時流行的肖像畫法是採側面構圖,而不是達文西這種正面的表情和微笑來直接表現出女士的性格,在保守的年代中確實是先進的創舉。
仔細看背景,人像兩邊的地平線竟然高度不一致,右邊像是平視遠方所看見的地平線,左邊卻像是由上往下看的俯視圖,這也是達文西創新的一個特色。
蒙娜麗莎的手畫得最為傳神,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一雙手。她的雙手原本倚著窗戶,達文西後來覺得將邊框裁去會更好,因此改為讓她的手倚著欄杆──所以在圖畫的左邊,有裁去的痕跡。
雖然「蒙娜麗莎」是有名的一幅畫,但是在十九世紀之前,它一直是不為人知的,直到二十世紀初,畫作被一名羅浮宮的管理員偷出博物館,被當時的媒體爭相報導,這幅畫材因此聲名大噪,一舉成名。
2、 高貴優雅的女子──抱銀鼠的女子:
這位看起來聰明伶俐的女子,叫做切奇莉亞‧加勒蘭妮,在當時以美貌和豐富的內涵聞名一時,她手上抱的銀鼠則是史佛薩家族的家徽。
畫面中的這位女子身體面向左方,頭部轉向右邊,眼睛溫和的往遠方凝視,雙臂抱住一隻看起來非常乖巧的銀鼠,牠的前肢似乎正要擺動。
當時繪畫人物的時候,很少有畫家會讓模特兒的身體和頭部分別轉向不同方向;達文西這樣的佈局,不但很有創意,也讓畫面呈現一種特殊的動態平衡感。
這幅畫收藏於波蘭,當地的電影導演還曾經以此為主題,拍攝一部名叫「盜走達文西」的電影呢!
3、 天使報喜──聖告圖:
「聖告圖」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達文西的作品,約完成於西元1472年。畫作的某些部份曾經遭人重畫,例如天使的翅膀,可以看出加大的痕跡。
由於達文西著重實際觀察,作品與當時一般因循公式畫出來的作品不同;而且達文西的作品中,生動細膩的繪製動、植物,和具真實感的衣物皺摺…等,都是他明顯的風格特色;加上他存留的手稿中,有疑似本畫作的草圖,學者因而判斷這幅畫是達文西的作品。
在構圖上,兩位主角分別居於畫面左右,各以三角形的穩定姿態立於兩側,即使動作不同,整個畫面比例上仍然呈現對稱之姿,表現出天使告知瑪利亞懷孕時,重大堅定的氣勢。
4、 殘存的實驗性佳作──最後的晚餐:
在人們熟識「蒙娜麗莎」之前,「最後的晚餐」是達文西最廣為人知的作品。
這件作品的內容來自《新約聖經》,故事描寫耶穌被祂的門徒出賣,在祂被羅馬的士兵逮捕的前一晚,與十二個門徒共進晚餐的情景。
用餐時,耶穌告訴十二個門徒說:「你們之中有一個人出賣我,我即將被定罪在十字架上。」頓時,門徒十分驚訝,議論紛紛。
為了描繪這個戲劇性的時刻,達文西選用當時流行的「一點透視法」,將耶穌放在畫面的正中央,十二的門徒排列在地平線上,耶穌兩側各有六位,三個一組,表情驚訝的分別討論這個驚人的消息,每一個人的動作都不相同,畫面極具張力。
餐桌並沒有華麗的裝飾,桌上也沒有豪華氣派的食物,只有麵包和紅酒,麵包象徵耶穌的身體,剝碎的麵包屑象徵耶穌的死亡,紅酒則象徵耶穌的血液。
晚餐中,門徒在耶穌的帶領下,吃下剝開的麵包,並喝下紅酒,代表在耶穌死後,門徒就要成為耶穌的代言人,負起宣教的使命。
這件作品位於米蘭感恩聖母堂餐廳的牆壁上,由於達文西創作這件作品時,實驗性的使用一般的顏料畫在濕壁畫上,加上餐廳的溼氣較重,使得這件作品在達文西還在世時就開始剝落。後代不斷的修復,有時不但無法復原,還造成原來的筆法嚴重的破壞;導致我們今天無法看見當初的原貌,但是其磅礡莊嚴的氣勢,仍然難以掩藏。
5、 慈祥的母子圖──岩窟中的聖母:
在這兩幅畫裡的環境和主題都是虛構的,達文西將主題營造在一個想像的岩洞裡,四周充滿奇形怪狀的岩石,石縫中還長出奇花異草。左側背景有一個石洞,像窗戶一樣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,呈現洞窟延伸到外面的神秘場景,是很奇特的畫法。
畫面上的人物處於一個古老的岩洞裡,聖母身穿藍色披風位於中央,左下方是正在對耶穌請安的施洗約翰,右方的嬰兒是耶穌,和容貌清秀的天使。
目前在英國倫敦的國家畫廊和法國巴黎的羅浮宮,各有一張「岩窟中的聖母」,無論是色彩、構圖和技法都大同小異。
據說,達文西在1483年受米蘭「無原罪懷胎協會」的委託,繪製一幅祭壇畫,就是羅浮宮的這幅畫。可是,後來由於付款糾紛的關係,達文西才又畫一幅一模一樣的畫來解決紛爭。然而,這一切都還是個無解的迷團。
6、 奇特的構圖──聖母聖嬰與聖安妮:
現存於羅浮宮的「聖母、聖嬰與聖安妮」畫作,是少數達文西極為喜愛,並隨身帶到法國一起共度晚年的作品之一。這件作品是他最後幾年完成的作品,當時他年事以高,對繪畫已經比較沒那麼熱中了。
這件作品的構圖仔細看起來相當奇怪,聖母瑪麗亞坐在母親聖安妮的膝上,屈身往前抱起嬰兒耶穌,耶穌手抓綿羊並轉身看著母親。這兩位女性看起來彷彿是連環動作,三個疊在一起的人物也具動態感,卻又呈現一副穩定的三角形構圖。
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時常帶有象徵意味,耶穌手上的綿羊象徵最後的犧牲,瑪麗亞手輕扯耶穌象徵想幫助他擺脫苦難;這件作品主題表現哀痛,臉上的神情卻是安詳平和的,夢幻般的背景則是達文西一貫的手法
五、 重建創作現場:
重建達文西最有名的「蒙娜麗莎」畫作的繪畫特色,讓讀者可以跟著書中建議的注意事項,模擬一幅「蒙娜麗莎」。
1、底層的畫
2、天空
3、光和水
4、層層塗敷的效果
5、山和披肩
6、描繪形貌
7、潤飾
8、細部描繪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