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部落格僅供班級共讀教學參考使用, 請大家務必購買正版書籍!

2018年11月26日 星期一

《自來水的旅行》繪本介紹

《自來水的旅行》繪本介紹


書名:《自來水的旅行》
文:鄭恩玲
圖:尹真賢
翻譯:郭淑慧
出版者:上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
出版年月:201001月初版一刷
【內容簡介】
    你算過你一天開幾次水龍頭嗎?早上洗臉、外出回家洗手、晚上洗澡,最少超過十次吧!
    一天沖幾次馬桶呢?通常五次,吃西瓜那天七次吧?
    轉開水龍頭、馬桶的水沖下來時,我們正在為你工作。
    我們是誰!
    我們就是自來水!
    把你一天所用的自來水收集起來,可能可以裝滿一整個大浴缸。每天那麼多的自來水,是從哪裡來的?要到哪裡去?你不想知道嗎?
    要不要跟著我們去看看?
    跟著長長的水管開始旅行:
    這裡是清涼的河水,變成自來水以前,我們就在這裡。我們從高山的溪谷流到江河,遇到巨大的水壩,被圍起來不能繼續流動,等到水壩的閘門打開才能出去。
    門一開,我們馬上一湧而出流到取水口,讓長長的水管把我們送到淨水場。
    (水壩攔截河水形成水庫,下雨時收集雨水,需要水了,就把水放出來。)
    (這位叔叔在取水口周圍監管,守護著水,避免人們汙染水源。)
    (河水進入取水口,去除死魚和樹枝,流到淨水場。)
    (水從取水口輸送到淨水場的水管,水管很大,連大人都鑽得進去。)
    沉澱雜質加以淨化:
    淨水場有好幾個蓄水池合起來那麼大,我們就在淨水場裡流動,先加入藥劑,接著就被高速攪拌,跟我們在一起的雜質會凝結成懸浮顆粒,經過沉澱之後,我們就變得相當乾淨!
    (在淨水場裡,我們先經過這裡,在這裡聚集,再流到下一個地方。)
    (先加入讓水變乾淨的藥劑。)
    (接著以快混機高速攪拌水,使藥劑迅速混合。)
    (水中殘留的雜質和藥劑充分混和合,形成懸浮顆粒。)
    (懸浮顆粒經過沉澱過濾,上層乾淨的水會緩緩流出。)
    (沉澱的懸浮顆粒另外收集,送到沉澱汙泥的地方。)
    乾淨的自來水誕生了:
    現在這裡還剩下一些沒有沉澱過濾的細微雜質和病菌跟著我們,人們如果喝了這樣的水,會很容易生病。為了去除剩餘的雜質和病菌,我們在濾沙和礫石堆成的濾床間流動,還跟消毒水混在一起,最後才變成清澈又乾淨的自來水。離開淨水場的時刻東於到了!
    (水在堆得厚厚的濾砂和礫石間隙裡流動,把剩餘的雜質沉澱過濾出來。)
    (為了去除水中的病菌,還需要加入叫做「氯」的消毒藥水。)
    (經過氯的消毒,終於完成淨水處理。)
    離開淨水場,前往配水池:
    我們又一次進入水管,離開淨水場。感謝泵浦推送,我們流到了配水池。配水池要把淨水場來的自來水送到家家戶戶,距離人們居住的地方很近。這樣我們才能馬上順著長長的水管,前往需要我們的地方。
    (水管經過溪谷或江河時,會通過叫做「水管橋」的橋樑。)
    (為了把水送到遠方,需要強而有力的泵浦來推送。)
    (為了讓人們隨時能有充足的自來水使用,配水池蓄滿了很多自來水,送到家家戶戶去。)
    (水管由堅硬的鋼鐵製成,就算遭受強大的撞擊,也不會損壞。)
    通過蜘蛛網般的自來水管線
    如果需要用水的人家傳來訊號,我們就從配水池順著水管,流往都市的道路底下。道路底下不只有自來水管線,還交織著複雜的電線、瓦斯管線。我們從大管線流到小管線,繼續奔流,最後抵達人們居住的建築物下方。
    (都市的道路下方,自來水、瓦斯和電,各自在長長的管線裡面流動。)
    (自來水管線沿著大馬路,分成很多小管線,送到家家戶戶去。)
    (用制水閥調節自來水的水量。修理或清理自來水管時,關閉制水閥,使水暫時無法流出)
    (自來水管線生鏽或是有汙垢時,可以放進一種叫做清管器的塑膠刷,利用強勁的水流推動,清除污垢。)
    沿著牆壁往上到水龍頭
    我們流進建築物裡的蓄水池或水塔裡,這裡有兩條管線沿著牆壁進入建築物裡面,一條是冷水,一條是熱水器裡面的熱水,流啊流,我們終於抵達水龍頭了,水龍頭啊快打開,我們等著想出去。
    (建築物裡自來水管線分成冷水管線和熱水管線,會在水龍頭相聚。)
    (大型建築物底下,通常有一個叫做蓄水池的巨大容器,泵浦把水引到這裡,再往上輸送。)
    屋子裡刷刷刷!嘩啦嘩啦
    家家戶戶,一有人扭開水龍頭,我們就可以衝出水管,到廚房、廁所、走廊、洗衣間。
街道上涮涮!嘩啦嘩啦
    大街小巷,我們從水管流出來,清清涼涼,四處流動,到游泳池、噴水池、公園草地、飲水台。
    在地底下會合流走
    我們在屋子裡、在大街小巷四處流動,和食物殘渣、洗衣劑等混合變得汙濁,甚至發臭。在地底下我們又一次會合流走,流到把我們變乾淨的地方:汙水處理場!
    (用過的水,順著窄小的下水管進入地底下。)
    (人孔蓋是為了清理、管理管線而製作的蓋子。)
    (下水管角度傾斜,水才能快速往下流,避免雜質阻塞管道。)
    (住家或街道流出來的汙水,流到地底下的下水管,再流到汙水處理場。)
    垃圾流走,雜質沉澱
    經過汙水處理場各種設施處理,我們變得比較乾淨了。如果跟很多髒東西混合在一起,就需要汙水處理廠協助,先把跟我們在一起的垃圾和沙礫篩除,再沉澱雜質。
    (先將混雜在汙水裡的垃圾、沙礫和石頭等濾出,再送往下一個設施。)
    (沉澱的雜質就像泥漿那麼濕,沒有沉澱的小雜質和水,從上方流出。)
    (沉澱的雜質叫汙泥,需要另外收集,運往處理汙泥的地方。)
    去除小雜質
    汙水處理場對我們吹入空氣,把剩餘的小雜質變成懸浮顆粒,等懸浮顆粒沉澱了,我們就變成清澈的水,沿著管線,流出汙水處理場。
    (汙水處理場處理排泄物時,產生的汙泥可以用來養蚯蚓。蚯蚓吃了汙泥排出的排泄物,又可以當作很好的肥料,栽培植物。)
    (在這裡吹進空氣,汙水裡的微生物會吃掉雜質,數量也會快速增加,並凝結成懸浮顆粒。)
    (汙泥另外收集,經過脫水、焚化,變成氣體。這些氣體可以收集起來,當作汙水處理廠的燃料。)
    (這時沉重的懸浮顆粒會沉澱,清澈的水會流出去。)
    (最後再消毒,殺死水裡的細菌,完成汙水處理。)
    (留下的汙泥完全脫水後,做成小蛋糕一般的大小,再加以焚化或在土裡掩埋。)
    重返江河
    汙水處理場外面就是河流了,經過自來水管線和下水管的長途旅行,我們回到河流裡。流過取水口和淨水場、人們的住家和街道、汙水處理場,這段期間,我們變乾淨又變髒,最後又變乾淨。現在,我們就要隨著江河流向大海。在前往大海的途中,我們說不定會變成天上的雲朵、變成雨滴,最後又回到江河裡。這樣的話,我們豈不是又要沿著長長的水管,再來一趟旅行?我,非常非常期待,那一刻的到來。
    知識加油站
    (自來水送到家裡大約需要多久?依水壩到住家的距離不一定。從翡翠水庫的水經過處理,檢驗合格,流到臺北市的住家,大約需要九小時。)
    (地底下的水管有多長呢?臺灣的水管總長大約六萬多公里,大約可以繞地球一圈半。)
    (古人也用自來水嗎,大約2300年前,古羅馬人知道要從高山上引水到平地,蓋了很多水道橋,但是無法像現在做淨水處理。)
    (從汙水處理場流出的水有多乾淨呢?經過污水處理的水,可以讓水生動植物在裡面生存。)
    (什麼時候開始有下水道?大約2700年前,巴比倫人建造水道,將汙水引到江河裡。)
    (自來水要多少錢?在臺灣,一公噸----1000公斤的水,大約收費是9元,但是製造一公噸的自來水,卻需要花費17元。)
    愛惜自來水,節約用水
    (隨時關緊水龍頭,水龍頭如果滴水的話,一天會浪費65公升的水。)
    (洗一件衣服和洗一籃衣服,洗衣機需要的水量是差不多的,所以把衣服收集到一定的量再洗會更省水。)
    (洗車時不要用水龍頭噴灑,用水桶裝水洗車更省水。)
          (不要讓洗手台注滿水。)
          (在馬桶的水箱裡放一瓶裝滿水的寶特瓶,一天大約可節約35公升的水。)
           (洗泡泡浴時要關掉水龍頭,可以節省很多水。)

※書本內容:
※學習單:
謝謝大家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